登录 智能问答 长者版 移动版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机构: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

实施日期:2022-08-15

成文日期:2022-08-15

发文字号:

失效日期:

发布日期:2022-08-15

有效性:现行有效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分享代码

字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依照执行。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

                                                                     2022815

(此件主动公开)


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

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2022年-2025年)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

20228


目录

前言

一、发展形势

(一)基本概况

(二)发展成就

(三)发展机遇

(四)问题与挑战

二、指导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

(一)功能定位

(二)空间布局

四、重点任务

(一)持续提升农业质量,夯实休闲农业基础

(二)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多种休闲业态

(三)跨界融合文旅资源,推进“农业+”新模式

(四)实施精品培育工程,构建休闲产品体系

(五)强化多种措施政策,培育多元融合主体

(六)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具体措施

(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工程

(二)打造休闲农业精品项目

(三)提升三个重点示范项目

(四)构建地域品牌发展体系

(五)打造一批乡村网红打卡点

(六)实施乡村产业带头人项目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强化政策扶持

(三)强化金融服务

(四)强化人才支撑

(五)强化宣传推广

附件:重点项目一览表

前言

近年来,门头沟区作为生态涵养区,按照中央、北京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指示精神,坚持以“门头沟红色党建”为引领,以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为目标,依托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通过多层次叠加融合发展的支撑政策,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聚集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民宿等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使全区的休闲农业得到稳速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门头沟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期。门头沟区凝心凝聚,紧乘“紫气东来门头沟”之势,全面开启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全区休闲农业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

为深入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及《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门头沟区为进一步促进全区休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门头沟区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优化门头沟乡村休闲产品体系,实现农民创业增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门头沟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等上位规划的指导下,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22年至2025年。


一、发展形势

发展休闲农业是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是门头沟区立足北京市“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农情,是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是推动门头沟新城与山区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优越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正西偏南,京冀协同区的西北部,毗邻中心城区,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22公里,是首都最近的郊区,也是首都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团,不仅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还为门头沟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带来大量的人流。

2.自然资源独特

门头沟区作为太行山脉的一支、永定河流域最长的一段,形成了“绿水青山”的独有盛景。“山”即辖区内拥有 “北京之巅”之称的北京市最高峰灵山,“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北京市第三高峰百花山, “中国民俗学发祥地”之称的金顶妙峰山。“水”即穿过坐落在门头沟区的世界各国首都最大的“永定河大峡谷”,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蜿蜒流淌,孕育了首都的文化底蕴、反哺了市民的生态需求。同时,丰富的矿产资源让门头沟区享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誉,具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 之称。独特的自然资源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滋养和精神上的涵育。

3.历史文化深厚

门头沟区拥有生态山水、红色历史、民间民俗、古村古道、宗教寺庙、京西煤业共六大文化资源,是北京市文化大区、文物大区。由门头沟永定河流域沉淀的上游的东胡林人等人类文明资源和中游的如明代戍边、清代薪火、抗日平西等重大历史事件,既是时间上的流淌,也是空间上的绵延,它赋予了门头沟深厚凝重不同寻常的历史秉性,也使门头沟成为首都文化之源。丰富的文化底蕴为门头沟区休闲农业赋能,推动“农业+文化”的沉浸式休闲农业发展。

截至2021年底,全区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共计556项,占全市14.5%,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全区拥有125处1328项红色资源,2020年入选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传统村落。门头沟区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市最多、保护最为完好。共有中国传统村落12个,占全市总数(22个)的54.5%,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占全市总数(5个)的60%,北京市传统村落14个,占全市总数(44个)的31.8%。

非物质文化遗产。门头沟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75项,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5项,包括京西太平鼓、妙峰山庙会、琉璃烧制技艺、千军台庄户幡会、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市级非遗10项,区级非遗60项。

4.风景名胜众多

门头沟区风景名胜古迹众多。有2A级以上景区17处,除有著名的“三山两寺”(灵山、百花山、妙峰山、潭柘寺、戒台寺、)外,还有八奇洞、天门山森林公园、龙门涧、瓜草地、神泉峡、双龙峡、聚灵峡、二帝山、定都峰等。依托景区资源可为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引流的作用。

5.优秀旅居场所

“门头沟小院”,是经门头沟区委区政府认定的区域乡村民宿集成品牌,建立了北京市唯一的区域乡村民宿品牌发展体系,成为了门头沟休闲农业发展中一大亮点和品牌,更好的为游客提供了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住宿设施,更好的满足了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大众消费需求。其中14家乡村民宿纳入北京市首批党政机关定点会议(培训)服务场所。

6.地方特产丰富

门头沟区地方特产极为丰富。例如京白梨、樱桃、太子墓苹果、泗家水红头香椿、龙泉雾香白杏等特色果品;妙峰咯吱、韭园酱菜、京西白蜜等特色美食;藜麦、食用玉米、黑木耳、蔬菜等特色杂粮和蔬菜;玫瑰产品、灵之秀京西山茶、潭柘紫石砚等乡村旅游产品。为下一步发展品质伴手礼、“小包装”等乡村旅游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门头沟区围绕区域内独特、鲜明和知名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小而精”的特色农业资源,积极拓宽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并呈现出了基础设施坚实、业态类型丰富、品牌效应凸显等蓬勃发展的态势,对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全区产业“绿色”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成为发展乡村“美丽经济”的重要途径。

1.基础坚实、乡村美丽

门头沟区建机制、抓重点、补短板、强督查,统筹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将9个镇的138个村全部列为美丽乡村创建村,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取得明显成效,为发展休闲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业态丰富、成果凸显

门头沟区休闲农业业态呈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涌现出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农庄、休闲农业观光园、休闲乡村、农耕文化大地博物馆、休闲农业集聚村等多类型业态。

近年来,全区先后建设了京西古道、长城风情、西山永定三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潭柘寺镇赵家台村、雁翅镇淤白村和田庄村、清水镇洪水口村和梁家庄村),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11个;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雁翅镇太子墓村红富士苹果、泗家水村红头香椿、军庄镇孟悟村京白梨、妙峰山镇涧沟村玫瑰、王平镇西马各庄村樱桃);建成北京市星级休闲农业园区12个,其中五星级园区1个;进入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名录的农产品2个(妙峰山玫瑰、军庄京白梨);建成北京市特色产业示范村6个(妙峰山镇樱桃沟村、妙峰山镇炭厂村、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清水镇李家庄村、清水镇黄安坨村、王平镇西马各庄村);建设区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10个,(市级1个,为门头沟科技馆,主要为科技农业科普方面的,区级9个);“门头沟小院”乡村民宿发展到80家,覆盖55个村,累计盘活闲置农宅374套,其中14家乡村民宿纳入北京市首批党政机关定点会议(培训)服务场所,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乡村民宿发展体系。

经统计,2021年,全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63个,休闲农业游客接待人数309.7万人次,营业收入19590.7万元,近三年游客接待数年均增速为4.0%,近三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4.0%,是门头沟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近几年,门头沟区休闲农业发展受疫情影响,虽然总体增速较慢,但持续保持较好的韧性。上述两个指标中,休闲农业园区的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一直保持平稳状态。增速较大的部分主要是依托区域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古村、民俗文化特色,吸引市民前来体验。比如,爨底下村、马栏村的古村落民俗特色文化体验;炭厂村、火村自然山地、农田景观等生态休闲体验。

同时,最突出的表现还有全区休闲农业从业人数增至0.5225万人,从业人员中农民就业比例达到79%以上,农民人均收入为5.3万元,从业农民人均从休闲农业获得收入近三年平均增速为16.6%。主要增速原因为:门头沟区位于首都100-400公里的旅游圈内, 2019年以来,随着“门头沟小院”的发展,让更多的市民在门头沟的农家乐、民宿“住下来”,农民就业人员通过培训,持证上岗,涌现出一批金牌管家、星级厨师等,农民就业的比例和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3.品牌引领、荣誉显著

门头沟区先后获得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国家卫生城市”“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多个荣誉称号。

门头沟区持续发挥“灵山绿产”区域品牌带动作用,培育打造了“雁翅优选”“斋堂尚品”等镇域公共品牌。2021年,门头沟区“灵山绿产”区域公共品牌及“拇指姑娘”“灵之秀”“泗家水”“太子墓”“妙峰咯吱”5个农产品品牌列入“北京优农”品牌目录。

(三)发展机遇

1.宏观政策支撑强

2019年以来,中央、北京市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关文件都对发展休闲农业做出了部署。尤其农业农村部近两年出台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把乡村休闲产业作为农村三产融合的典型业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北京“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出台的《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实施意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2.消费市场潜力大

202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五子”联动建设,融入发展新格局。京津冀人口规模约为1.13亿人,消费群体巨大。2020年统计,北京市城镇常住人口约为2189万人,乡村休闲需求旺盛。再加上门头沟首都永定河流域文化之源的优势,会让全国、全世界更多的人们拥有探寻门头沟之秘的强烈欲望,都为门头沟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消费市场。

(四)问题与挑战

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区,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革命老区和老矿区,门头沟区走过了辉煌的过去,在北京发展史上,做出了“一盆火”“一腔血”“一桶金”“一片绿”的“四个一”的重要奉献。

“十三五”时期是门头沟区彻底告别千年采煤史的时期,全区在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休闲农业,使之成为了全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也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当前,随着游客对乡村休闲的消费升级,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继续巩固门头沟区的休闲农业产业的独特和主导地位,持续赢得北京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已成为门头沟区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指导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紧密结合门头沟区“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山区城区园区景区”协同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主要路径,持续拓展门头沟休闲农业发展新动能,最终将门头沟打造成在北京、全国乃至世界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具有首都文明、山地峡谷特色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立足门头沟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统筹资源禀赋,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差异发展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产品布局。

坚持绿色引领。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适度开发,保护原生态、保留原始风貌、保持乡土味道,促进门头沟区生态保护和山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绿色优质产品和服务。

坚持创新融合。发挥“乡村休闲综合体”的融合价值,跨界配置农业与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康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要素,使各要素交叉重组、渗透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立农为农。夯实休闲农业基础,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盘活乡间尘封的遗存,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品牌体系。强化联农带农,让农民成为休闲农业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受益者。

(三)发展目标

创新发展模式和工作机制,以构建“乡村休闲综合体”为发展理念,擦亮“绿水青山”“红色党建”两张金名片,深度融合“中华北方粟作文化发源地”“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北京长城文化带”等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拓展乡村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产业业态、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致富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构建“古村古道、流水人家”休闲农业品牌体系,大力推进门头沟休闲农业的提档升级,推动休闲农业与文旅商教体等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山区经济发展之路。

--产业发展领先。2025年,全区实现休闲农业游客年接待量达到350万人以上,营业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使休闲农业成为门头沟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将门头沟打造成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首都山地特色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成为创新机制、政策集成、资源联动、联农带农紧密的休闲农业发展的新高地。

--业态活跃丰富。深度打造1条永定河乡村休闲体验带、3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6大休闲农业组团、15个美丽休闲乡村、20个休闲农业园、100个主题化“门头沟小院” 乡村民宿,创建1个全国农业研学科普教育基地,并充分运用农耕文化、乡村工坊、农业旅游等创新业态,形成区域内“主题园区+乡村民宿+研学科普基地+N个创新业态”的多业态共生、融合发展的格局。创建休闲农业的新样板、产业转型的领头雁。

--多种功能拓展。持续发挥门头沟北京山地国际运动品牌优势,结合3条精品线路开发8段山地休闲路段。至少打造1个农田景观休闲项目,打造长城文化、琉璃文化等2个地方历史文化体验项目。

--品牌优势显著。“绿水青山”“红色党建”两张金名片的引领下,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做强做优做大“古村古道、流水人家”区级休闲农业品牌体系和具有特色的镇域休闲农业品牌体系,加快推进门头沟区休闲农业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强化公共品牌的保护机制,宣传推介门头沟的休闲农业特色精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示范典型。

--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景点交通、水电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内外部通达性好,标识导引系统完整,4G/5G信号全覆盖。服务设施齐全,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需求,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等设施符合国家相关建设要求和标准,公共安全、健康卫生、教育培训等配套设施完善。

--联农带农紧密。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引入,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与当地农户形成多种形式的利益连接机制,让农民获得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带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

(一)功能定位

密切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门头沟区的功能定位和《门头沟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上位规划要求,紧紧围绕门头沟区“一城、两带、三点、多脉”的城乡空间结构布局,奏响资源优势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主旋律,整体塑造门头沟乡村休闲品牌,增强山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巩固门头沟区作为“首都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的功能定位。

(二)空间布局

纵观门头沟区全域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情况,门头沟区休闲农业的整体空间布局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相互联动、错位发展的原则,规划“一带、三线、六区”的空间布局,构建一带为龙头、三线为支撑、六区为基础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及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一带”:永定河乡村休闲体验带

以高质量休闲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带动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小而精”方向,以永定河、109国道、108国道为主干,串联特色村落、休闲农园、乡土农情、农耕文化等重要节点,加强乡村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乡村特色美食、乡村民宿、休闲观光等业态,打造乡村休闲农业品牌,促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整体塑造永定河108国道、109国道龙头带动的慢行乡村休闲体验带。

“三线”:京西古道休闲农业精品线路、长城风情(门头沟段)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西山永定(门头沟段)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京西古道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在门头沟京西古道历史脉络周边发展“融合式”乡村休闲业态。充分利用沿线休闲农业园、休闲农庄及京白梨、妙峰山玫瑰、泗家水香椿、京西白蜜等地理标识农特产品,串联沿线琉璃渠、爨底下等传统村落、乡村民宿等,培育一批主题民俗接待、乡村作坊、科普萌宠乐园和乡村夜经济等休闲农业新业态,与沿线的红色、宗教、古道、民俗、长城、生态、山地运动等资源融合发展,打造100余公里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长城风情(门头沟段)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在门头沟长城西北守备防线历史脉络周边发展“沉浸式”乡村休闲业态。依托沿线的高山芦笋、奇异莓、金丝小枣、藜麦等特色农产品,清水花谷等休闲农业园,洪水口、梁家庄等美丽休闲乡村,以及乡村民宿、特色美食等资源,广泛开展亲子互动、生态康养、自然教育和伴手礼开发等休闲农业新业态,与沿线的门头沟内长城防御文化、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灵山等生态自然资源融合发展,打造70余公里的深山区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西山永定(门头沟段)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在门头沟区东南部浅山区发展“体验式”乡村休闲业态。充分利用浅山区京白梨、樱桃、香白杏等特色林果,通过个性定制、互动参与等方式,培育农学教育、健康养生、亲子娱乐、民俗体验等业态,与沿线的妙峰山庙会、古幡会、梨园界、紫石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打造浅山区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六区”:包括“古御农休”乡村休闲区、“金顶农香”乡村休闲区、“古道农家”乡村休闲区、“山水农韵”乡村休闲区、“古韵农情”乡村休闲区、“百花农丰”乡村休闲区。

“古御农休”乡村休闲区。在潭柘寺镇发展“农业+康养”乡村休闲业态。充分利用潭柘寺镇域内的村落、农庄、乡村民宿、市民菜园、休闲农业园等重要节点,发展修身修心修性修禊的休闲养生业态,开发健康养生农产品,与潭柘寺皇家寺庙宗教文化的历史溯源、民间传说、民俗风情深度融合,大力打造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乡村休闲综合体。重点打造由平原、桑峪、王坡、阳坡园、贾沟、南辛房组成的休闲农业组团。

“金顶农香”乡村休闲区。打破妙峰山镇、军庄镇行政区域界限,发展“农业+民俗”乡村休闲业态。充分利用军庄京白梨、妙峰山玫瑰、樱桃沟樱桃的品牌优势和谷山村五星级休闲农业园等休闲园区,保护和传承御贡果品品质,广泛传播皇家农耕文化。通过山地骑行运动方式,开启寻农香的新征程。寻果香、寻花香、寻禅香,在百姓人家、民俗院里、乡村民宿里品“食香”,享受玫瑰工坊、古道小镇等手工制作作坊的生活情趣,感受妙峰山茶棚、民间艺术、果品、鲜花会等文会及高跷、秧歌等武会的不同民俗风情和活动,打造民俗风情文化集聚的金顶农香乡村休闲综合体。重点打造由谷山村五星级休闲农业园、桃园、南庄、樱桃沟、涧沟组成的休闲农业组团。

“古道农家”乡村休闲区。打破龙泉镇、妙峰山镇、王平镇行政区域界限,发展“农业+古道”的乡村休闲业态。充分利用京西商旅古道沿线琉璃渠、水峪嘴、韭园、西马各庄、东石古岩、西王平等古道农家的风土人情和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等重要节点,发展家庭农园、乡村作坊、主题民俗接待、休闲农业集聚村、琉璃体验等业态,采用住农家、吃农饭、享农情、走邻里、游古道等休闲方式,与古道文化和琉璃文化、古村落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古道农家乡村休闲综合体。重点打造由琉璃渠、水峪嘴、韭园、西马各庄、东石古岩、西王平组成的休闲农业组团。

“山水农韵”乡村休闲区。在雁翅镇发展“农业+品牌”乡村休闲业态。勤劳智慧的人类祖先以山川为素纸、农具为神笔,利用西山永定河的地理气候同垦共创出的“畦田耕作”农耕文明景观在雁翅镇得到最充分的展示。通过梯田承载的红头香椿、太子墓苹果等“雁翅优选”镇域品牌与古村落、红色文化、农业非遗、民间故事、特色美食、永定河、森林共同构建农耕文明休闲文化体系,谱写着山与水、天与地、人与自然的交响乐,通过乐山、戏水、品茗、美食、观艺等休闲方式,全域打造“山韵、水韵、农韵”的乡村休闲综合体。重点打造由苇子水、田庄、淤白、泗家水组成的休闲农业组团。

“古韵农情”乡村休闲区。在斋堂镇发展“农业+古村”乡村休闲业态。充分利用镇域内九月金秋的“重九登高”和“秋粥文化节”等丰富的农民丰收节活动,挖掘粟黍种植文化,发展农耕体验、现代农业科普、乡村民宿等休闲业态,与爨底下、灵水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场景、书香中国、北京国际山地运动等休闲业态融合发展,实现休闲农业园、乡村旅游景点与古村落的联动,打造“古韵农情”乡村休闲综合体。重点打造由马栏、爨底下、黄岭西、柏峪等组成的休闲农业组团。

“百花农丰”乡村休闲区。在清水镇发展“农业+生态”乡村休闲业态。充分利用镇域内高山芦笋、奇异莓、藜麦、清水豆腐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百花人家”网红美食店,创意乡居、百花山社等一批乡村民宿,通过科普教育、农业公园、乡村作坊、品质伴手礼等休闲业态,打造沁人心脾的空气环境、健康安全的有机食品、内涵浓郁的丰收祥和的乡村休闲综合体。重点打造由下清水、梁家庄、燕家台、西达么、黄安坨组成的休闲农业组团。

四、重点任务

依托门头沟区的区位交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加强与中心城区、京津冀协同区协作联动,加强山区、城区、园区、景区协同发展,夯实休闲农业基础,拓展多种休闲业态,推进“农业+”新模式,构建休闲产品体系,加强政策集成和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动门头沟区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提高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持续提升农业质量,夯实休闲农业基础

继续坚持门头沟“小而精”发展路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推动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建设。

推动京白梨、红头香椿等传统农产品提质增效工程、现代果树产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和“京字号”果树保护和利用体系建设。推动高山芦笋、藜麦、奇异莓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示范推广,持续引进新品种,使高附加值农产品成为门头沟农业产业的新途径,推进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推动林下养蜂、林菌、林药和林花等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发展。鼓励涉农企业推动农产品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二)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多种休闲业态

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多措并举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根据自身情况发展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乡村作坊项目,开发品质伴手礼、传统食品、特色美食、养生保健等多形式商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农产品直营店、体验区。引导农户建设一批家庭作坊。支持发展农事体验、亲子互动、健康养生、市民菜园、研学示范、科普教育、萌宠家园、植物拓染、山地运动等业态,创设一批农事生产、节庆气候、自然课堂、健康养生等科普教程。适度利用集体林场的绿色资源,促进休闲农业与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

(三)跨界融合文旅资源,推进“农业+”新模式

结合门头沟区六大文化体系和众多的风景名胜,推进休闲农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山地经济新形态。全面推进休闲农业与潭柘寺、戒台寺、百花山等风景名胜观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休闲农业与古村、古道文化旅游,田庄、马栏等红色教育基地、妙峰山等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的沉浸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休闲农业与文化设施的发展模式,包括永定河博物馆、长城博物馆、天然地质博物馆、东胡林源博物馆等博物馆群、众多的文物资源、民间文化设施等,采用数字技术活化利用,融入时尚元素、现代要素、时代朝气。

(四)实施精品培育工程,构建休闲产品体系

依托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培育休闲农业精品项目,构建全域乡村休闲产品体系建设,创建首都特色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重点实施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园、主题化“门头沟小院”等精品工程。开展乡游、乡宿、乡购、乡食、乡娱、乡创等乡村休闲精品创建。重点开展京西古道、长城风情(门头沟段)、西山永定(门头沟段)乡游休闲产品;提升主题化“门头沟小院”乡宿休闲产品;突出特色,深度开发“京字号”传统农产品和奇异莓、樱桃等特色农产品、林产品等季节性乡购休闲产品,围绕乡村民宿、乡村旅游景点等定制优质伴手礼;遴选乡村厨娘开发一系列的如韭园酱菜等乡食休闲产品;加速培育京西太平鼓、柏峪燕歌戏等民俗文化沉浸式体验等乡娱休闲产品;借助艺术的想象力和融合的张力开发门头沟特色的乡创产品

(五)强化多种措施政策,培育多元融合主体

落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政策。落实土地流转、政府投资资金支持政策。落实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的贷款贴息、担保贷款等政策。落实中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落细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农产品初加工的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落实三品一标、地理标志农产品奖励政策。围绕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研究,积极争取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试点政策。积极引导新农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农业企业、文旅企业等参与休闲农业产业的合作运营,培育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产业化龙头企业、文旅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农人等多元融合经营主体。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培育项目,切实筑牢休闲农业提质增效的基底。

(六)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以农民致富收入为导向,创新联农带农机制的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措施。发挥龙头企业、规模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共享型”“订单收购+分红型”“农民入股(或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型”等合作方式,完善农业股份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突出村集体在主导产业中的利润分配收益和有效就地吸纳农民创业就业,保障农民二三产业的增值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五、具体措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落实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门头沟休闲农业的重点任务。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政策集成等多渠道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工程建设。通过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打造一批精品项目。通过提升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构建区域品牌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乡村网红打卡点、实施乡村产业带头人项目等,打通休闲路、建好民俗院、做好农家饭、办靓农业园、创建打卡地、点亮夜经济、体验山乡愁、引进带头人,逐步构建门头沟休闲农业“一带、三线、六区”的空间布局,最终把门头沟区建设成具有首都特色的设施完备、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休闲农业重点县。

(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工程

前端联结农业研发、育种、生产等环节,后端延展加工、销售、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实行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1.推动传统产品提质增效工程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积极采用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绿色、安全栽培生产综合技术应用,有序推进老果树复壮、抗重茬措施等。重点对京白梨老梨树、妙峰山玫瑰、雁翅苹果等传统农产品进行提质增效。开展军庄镇贡梨园老梨树复壮、雁翅镇水岸沿线的苹果产业带抗重茬、妙峰山镇涧沟村“千亩玫瑰园”提升、王平镇樱桃老果树复壮等项目。

2.推动高附加值产品试种示范

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快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示范推广。在清水镇梁家庄、台上、李家庄、黄安坨等村全面推广奇异莓种植,在清水镇下清水、杜家庄、燕家台等村全面推广藜麦种植,在清水镇燕家台、黄安坨等村推广高山芦笋种植。发挥清水镇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在清水镇持续引进特色农产品种植,打造“国家级”特色农产品系列品牌;在斋堂镇引种示范粟黍种植、马铃薯种业种植,在雁翅镇引种示范日本红薯种植

3.推动林下经济特色产业项目

依托集体林场,利用林下有效空间,推动发展林蜂、林药、林花和林菌四种模式,探索休闲农业与林下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促进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建设。在斋堂镇设置中蜂保护区,发展山区蜂业养殖传统,持续发挥“京西白蜜”的美名和品牌带动作用;在雁翅镇发展林药种植产业;在妙峰山镇休闲农业园、林下空间发展林花种植产业,既丰富景观,又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军庄镇发展木耳、食用菌林下种植产业,为休闲农业增加新品种。

4.推动观光科普养殖产业项目

发展适度规模的以休闲观光、科普体验为主的特色生态畜禽养殖。鼓励在现有的休闲农业园、集体林场发展萌宠乐园。鼓励利用现有的设施农业发展“鱼菜共生”观赏科普渔业养殖,打造生态环保的水产养殖新模式,提升一批鱼菜共生园区项目。

5.推动特色乡村工坊产业项目

开展农产品初加工乡村车间建设,开发品质伴手礼推动乡村作坊乡土文化发展,鼓励各镇利用闲置用房开展拯救老屋、特色作坊的建设。鼓励乡村传统手艺人传承传统技艺,开展家庭厨房(含乡土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面点、发酵食品等传统食品、特色美食)和缝纫、编织、剪纸、刺绣、琉璃烧制等传统技艺的家庭作坊建设。吸引新农人发展陶艺、植物染等DIY手作项目。

6.推动三产融合提升价值项目

推动门头沟“小而精”的农业与科普研学、农事体验、健康养生、教育、商务会展及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科普教育要求,在妙峰山镇建设研学教育科普基地,在雁翅镇建设农事体验教育基地,在斋堂镇建设科技农业探索科普基地、山地运动打卡地、民俗休闲体验聚集地。结合潭柘寺镇、王平镇、清水镇休闲农业定位,重点落实潭柘寺镇健康养生基地建设、王平镇古道商旅休闲乡村建设、清水镇生态体验乡村建设。

(二)打造休闲农业精品项目

结合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重点打造京西古道、长城风情(门头沟段)、西山永定(门头沟段)3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培育15个美丽休闲乡村,提升20个休闲农业园,打造100个主题化“门头沟小院”。实现山区城区园区景区协同发展,全力构建门头沟区“乡村休闲综合体”。

1.打造3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按照对京西古道、长城风情(门头沟段)、西山永定(门头沟段)3条休闲农业精品线的整体定位,打造3条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功能复合的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

1)京西古道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重点打造5段休闲农业精品路段:

京西商旅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以琉璃渠为起点,沿途经水峪嘴、韭园、西马各庄、东石古岩、西王平等节点,终点到王平口关城,长约20公里。

京西“薪火之旅”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以苇子水为起点,沿途经田庄、淤白等节点,终点到泗家水,长约15公里。

京西“斋堂川”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以东胡林为起点,沿途经西胡林、灵水、军响、杨家村等节点,终点到吕家村,长约15公里。

京西爨柏军事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以马栏为起点,沿途经爨底下、黄岭西等节点,终点到柏峪,长约20公里。

京西百花山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以塔河口为起点,沿途经黄安坨、黄塔、八亩堰等节点,终点到百花山,长约23公里。

第一段打造京西商旅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基于琉璃渠、东石古岩2个传统村落及韭园、水峪嘴2个美丽乡村及西马各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西马休闲农庄、可乐哇休闲农庄等8个休闲农业园、多个民俗接待院等休闲农业节点为依托,以京西商旅古道为脉络,通过主题民俗接待、特色餐饮、乡村作坊、琉璃体验和乡村夜经济等业态,通过与沿线的古道和古道关城、铁匠铺、炸糕铺、古商业街、古道小镇等商旅文化资源、瓜草地景区等乡村旅游景点的融合发展,打造京西商旅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


































第二段打造京西“薪火之旅”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基于苇子水古村落和田庄、淤白2个美丽休闲乡村及沿线的香椿园、苹果园、淤白白瀑云景现代农业园、乡村民宿等休闲农业节点为依托,以“薪火之旅”古道为脉络,通过景观农业、鱼菜共生科普体验、乡村作坊和红色教育沉浸式体验等业态,结合田庄的红色薪火和古梯田的智慧勤劳薪火的思想文化精髓,打造京西“薪火之旅”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



第三段打造京西斋堂川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基于张家村、军响村2个现代农业园、杨家村市民菜园及东胡林黍园等休闲农业节点为依托,以斋堂川军响段古道为脉络,通过农业科技探索、现代农业展示、乡村作坊、农业旅游等业态,通过与灵水和西胡林古村落文化以及大寒岭古道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京西“斋堂川”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



第四段打造京西爨柏古村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基于爨底下、黄岭西、马栏、柏峪4个古村落和北冰红葡萄、柏峪杏扁、五谷种植、现代农业艺术空间和沿线的民俗接待户、乡村民宿等休闲农业节点为依托,以西奚军事古道为脉络,通过主题民俗接待、农耕体验、景观农业和柏峪燕歌戏体验、山地运动等业态,通过与沿线的天津关、七座楼等军事文化资源、马栏红色旅游、斋堂水库风情、千年古刹灵岳寺等乡村旅游景点融合发展,打造京西爨柏古村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


第五段打造京西百花山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以八亩堰民俗旅游村、黄安坨百安园等休闲农业节点为依托,通过发展乡村民宿、开发品质伴手礼、创设自然教育课程等新型业态,通过与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融合发展,打造京西百花山古道休闲农业精品路段。


2)长城风情(门头沟段)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重点打造1段休闲农业精品路段,起点为沿河城,沿途经、燕家台、李家庄、台上、梁家庄、杜家庄、齐家庄等节点,终点到小龙门,长约40公里。

基于该线路的整体定位,以沿线的沿河城、燕家台、张家庄3个古村落,洪水口、梁家庄2个美丽休闲乡村,及清水花谷、千亩奇异莓、高山芦笋、台上九仙草种植园4个休闲农业园和沿线的瓦窑民宿群、乡村民宿、民俗接待户等休闲农业节点为依托,以长城文化带为脉络,通过发展亲子互动、自然教育、长城风情沉浸式体验等业态,与沿线的沿河城戍城文化、关隘、8个敌台等长城文化资源及龙门涧景区、小龙门森林公园、灵山风景区等5个乡村旅游景点的融合发展,打造京西长城风情休闲农业精品路段。



3)西山永定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重点打造两段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西山永定康养休闲农业精品线路重点路段。起点为万佛堂,沿途经北村、桑峪、平原、王坡等节点,终点到老赵家台村,长约15公里。

②西山永定农学教育休闲农业精品线路重点路段。起点为谷山村星级休闲农业园,沿途经桃园、南庄、樱桃沟、涧沟、禅房、炭厂、岭角等节点,终点到黄台,长约28公里。


第一段打造西山永定康养休闲农业精品路段。以赵家台美丽休闲乡村及潭柘厚院、赵家台休闲农业园、王坡市民菜园、华严小镇、桑峪樱桃园、平原禅农休闲农业园、草甸水休闲农业园、北村生态观光园8个休闲农业园和沿线阳坡园紫旸山庄民宿集群、乡村民宿等休闲农业节点为依托,以古御道为脉络,发展观光采摘、市民菜园、健康养生、禅食作坊等业态,与沿线的古御道、潭柘寺4A级景区、八奇洞4A级景区、定都峰3A级景区、天门山森林公园、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5个乡村旅游景点的融合发展,打造西山永定康养休闲农业精品路段。



  第二段打造西山永定农学教育休闲农业精品路段。基于沿线的谷山村五星级休闲农业园、涧沟高山玫瑰园、樱桃沟樱桃采摘园、南庄金垚农场、桃园妙峰骑行小镇休闲农业园、黄台彩瑛种植园、岭角观光园、禅房玫瑰园8个休闲农业园和沿线的科技小院、乡村民宿、民俗接待等休闲农业节点,以妙峰山古香道为脉络,通过学农教育、观光体验、亲子互动、民俗体验等发展模式,与沿线的古香道及茶棚文化、仰山栖隐寺、香道博物馆、神泉峡景区、灵溪景区等乡村旅游景点和妙峰山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西山永定学农教育休闲农业精品路段。




2.培育15个美丽休闲乡村

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培育15个产业优势鲜明、服务设施完善、乡风民俗良好、品牌效应明显的美丽休闲乡村。支持发展涧沟等一批特色农业村落,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休闲业态,提升产业价值。支持发展白虎头等一批乡村民宿带动型村落,盘活闲置农宅发展乡村民宿,同时带动乡村其他产业发展。支持发展韭园等一批民俗文化村落,挖掘民俗文化、开发乡创产品,创设主题民俗活动,提升市场吸引力,导入符合城市居民偏好的时尚休闲、时代朝气、品质度假、家庭游乐等业态。扶持小龙门等一批原味文化村落,开展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等业态,展现原生态文化。

3.提升20个休闲农业园区

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园区发展,发展高效节水、有机、绿色、地理标识认证,支持园区联农带农,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积极开展北京市休闲农业星级园区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推进现有休闲农业园区改造升级,重点从主题营造、产品设计、项目创意、活动策划等多个层面,提高园区人气指数和盈利能力。

支持提升清水花谷、柏峪现代农业园等一批精品、特色休闲农业园,通过设计、包装、制作等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增加乡村作坊、休闲体验等活动,打造农业公园、休闲农业集聚区。提升岭上梯田景观农业园、岭角观光园等精品观光采摘园,依托农耕文化展示、亲子活动、农事体验等休闲业态,满足市民休闲体验的需求。

4.打造100个主题化“门头沟小院”

结合区域定位和资源情况,丰富民宿产品供给,提升打造百个“原住民、原住地、原生态” 文化的主题化“门头沟小院”。如:以家庭美食制作、缝纫、编织等家庭作坊为主题的“门头沟小院”,以红色元素、非物质文化为主题的“门头沟小院”,以家庭乐活田园为主题的“门头沟小院”,百业百态,助力“门头沟小院”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三个重点示范项目

针对门头沟有代表性的妙峰山玫瑰、北京老水果、传统古村落三个方面的项目进行整体提升、改造、策划、包装,进一步夯实休闲农业基础,培育特色休闲业态,使其成为门头沟休闲农业发展的典范,带动全域休闲农业的发展。

1.门头沟妙峰山玫瑰花地理标志提升项目

基于妙峰山镇独特的“妙峰玫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对老玫瑰进行复壮和紫枝玫瑰、丰花玫瑰、重瓣玫瑰三个品种扩植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实施三品一标和地理标志提升工程,推动“京字号”果树保护和利用体系建设。延长产业链,加强玫瑰初加工基地、乡村体验作坊和农产品流通建设,植入观光体验、婚纱摄影、玫瑰工坊等沉浸式休闲业态,设置多个打卡点,打造轻简、野奢、舒缓的意境。建立妙峰山玫瑰品牌,创意品牌LOGO,定期举办玫瑰节,利用新媒体推广、视频直播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玫瑰乡村振兴传播阵地。

2.门头沟区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围绕军庄、妙峰山、潭柘寺三个镇的京白梨、樱桃等老水果的优势,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推广品种优化、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机械化、数字化等关键技术,有序推进老果树复壮,在保护和传承门头沟区老北京水果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推进现有基地的“提质增效”。同时,加强伴手礼、贡品游学、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开发,塑造老北京水果品牌形象。提高门头沟“老北京水果”的宣传营销的精准度、现代感和亲和力。加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3.门头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

针对109国道和新线高速沿线的灵水、苇子水等传统村落集中片区整体开展特色产业、共享设施、和谐风貌、协同政策的示范项目。塑造活态传承的京西乡土风貌,在保持传统建筑原有外观风貌的基础上,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对村内古井、古桥、古树、古寺、古梯田等历史要素本体及周边进行整治,对作为村落环境背景的山、水、林、田,以及古道、古军事、古长城开展协同性设计,展现历史与烟火、自然与乡村和谐共生的美丽京西人居画卷。推动村落文化差异化发展,带动特色林果业、休闲农业等山区农业的发展。植入现代时尚元素,活化民俗文化,整体塑造京西特色休闲村落品牌。

(四)构建地域品牌发展体系

依托门头沟区特殊的农业景观和“小而精”的农业特点,融合京西资源优势,在“绿水青山”“红色党建”两大金名片的带动下,全力构建“古村古道、流水人家”门头沟休闲农业品牌体系,同时结合各镇的休闲农业优势加强镇域品牌体系建设,共同创响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门头沟影响力和知名度。强化公共品牌的保护机制,开展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1.构建休闲农业品牌体系

门头沟休闲农业品牌体系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包括:古村古道品牌、乡村民宿品牌、乡村美食品牌、文化节庆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乡村网红品牌六个方面。

1)创响“古村古道”品牌

以京西古道为脉络,深度挖掘沿线的传统村落、红色村落、民俗村落、长城村落、地质村落及生态村落等特色文化,与商旅、长城、永定河、古香道等古道文化相融合,创响“古村古道”品牌。

2)塑强“乡村民宿”品牌

塑强“门头沟小院”区域民宿品牌建设,讲好小院故事,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3)建设“乡村美食”品牌

门头沟地域美食博彩众长、门类众多,出现妙峰咯吱、清水豆腐、韭园酱菜、玫瑰酥饼等一大批特色美食。深入挖掘全区地域美食资源,打造出群众广泛参与、知名度高的“古道流水人家”乡村美食品牌。

4)办好“文化节庆”品牌

办好妙峰山庙会、国际山地徒步大会、休闲农业推介会、农民丰收节、永定河文化节、秋粥节、红色教育等乡村休闲节庆活动,推动门头沟节庆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5)做精“特色产品”品牌

持续做精“灵山绿产”区域公用品牌。加强京白梨、妙峰山玫瑰等“京字号”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保护,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加强潭柘紫石砚、乡创产品等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挖掘一批如剪纸工、绣娘、面点师等能工巧匠,创响一批“珍稀牌”“工艺牌”“文化牌”的乡土品牌。

6)打造“乡村网红”品牌

鼓励“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户个体根据自身优势和家庭特点,利用抖音、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个性化宣传模式,用农户自身的流量打造品牌。

2.构建镇域发展品牌体系

鼓励各镇开展本地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休闲农业公共品牌创建,以“雁翅优选”“斋堂尚品”为样板,示范带动其他镇休闲农业品牌的建设,实现品牌差异化发展。

3.强化公共品牌保护机制

依据相关法规、通过品牌标准的制定等方法保护品牌知识产权;组织或支持行业组织、企业开展质量和信誉承诺;建立区域品牌和相关企业品牌的舆情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失信行为,科学评价和管理区域质量安全和信誉风险,制定风险控制预案,防止出现损害品牌信誉的行为。

4.开展公共品牌宣传推广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方式提高门头沟休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推动“一带三线六区”布局发展,强化品牌在游客心中的认知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带动门头沟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显著提高。

1)打造媒体宣传矩阵

建立休闲农业区域品牌自媒体宣传矩阵,以新方式进行网络营销。建立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在头部内容直播平台建立账号,发布门头沟休闲农业特色内容,实现信息宣传及服务。

2)发挥推介宣传作用

制作门头沟休闲农业录制片,积极参加国内政府、电视媒体及行业组织的宣传推介会。组织门头沟休闲农业推介会,积极邀请媒体进行探访门头沟休闲农业精品体验。

3)产销对接整体打造

统一品牌VI、IP视觉物料的策划及制作。全区统一农旅伴手礼包装品的设计及制作,统一区域品牌的包装箱、随身袋,发至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强化品牌输出及培育,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五)打造一批乡村网红打卡点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立足市场需求和都市人群的现代审美,打造一批具有时尚元素、现代要素、时代朝气的乡村休闲网红打卡点。以特色村落和精品休闲农业园为单位,在每个主题村落、精品休闲农业园设置一个以上网红打卡点,用在地文化和互动体验吸引消费者,促进流量转化和消费链接。如在永定河109慢行体验带水岸沿线休闲农业园设置打卡点,在京西商旅古道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上的古村落、休闲农庄设置打卡点,在北京国际山地运动徒步大会线路上设置打卡点等。

(六)实施乡村产业带头人项目

深入落实《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提高带头人的综合素质,最终变“带头人”为领头雁。

持续开展乡村带头人“头雁”培育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乡村民宿职业技能等培训,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带动全区乡村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由区主要领导牵头,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科信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规自分局、区水务局、区文旅局、区园林绿化局等16个区级部门、9个镇及相关专家参与的“休闲农业工作联席会制度”。联席会下设办公室,由区政府主管副区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实施,协调区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二)强化政策扶持

1.强化各级政策集成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市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管理好使用好农业、发改、财政、文旅、水务、园林、商业等多部门专项资金,做到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整合,全力加快落实休闲农业具体措施和项目,形成叠加效应,实现资金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2.落实用地保障政策

完善新增用地保障机制,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精神,在用地计划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休闲农业;贯彻《门头沟区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村地区管”机制实施意见》精神,合理分配建设用地与建筑规模指标。在新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上落实了乡村产业建设用地指标247公顷,占全部乡村产业用地指标的72.6%,优先支持乡村作坊、直营店等休闲农业产业项目。

3.积极盘活闲置资源

落实《门头沟关于促进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积极盘活集体闲置用房,切实发挥其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依法依规盘活闲置农宅,发展成乡村民宿、乡村作坊、餐饮服务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快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步伐。

重点落实《“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扶持办法》中关于民宿的补助办法和奖励办法。

(三)强化金融服务

聚焦休闲农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传统农产品提质增效、农机装备提升、收储加工、民俗户提升等方面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提升信贷产品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匹配性。建立科技金融平台,畅通小农贷款渠道,引进金融保险服务。探索利用涉农企业、农户发展的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支农新方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破解制约乡村产业发展贷款难问题。

重点落实《“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扶持办法》中关于银行贷款利息及担保费补贴办法。

(四)强化人才支撑

采用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的方式,建立门头沟区休闲农业发展人才资源库工程。聘请土专家、乡创客、返乡人才、科研院所及普通高校多方专业人士,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对门头沟区休闲产业各环节参与人员进行培训,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及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乡村民宿职业技能培训等,激发村民学习兴趣和技能,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休闲农业建设内生动力。

(五)强化宣传推广

加大宣传推广,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多媒体融合的宣传推介,总结门头沟区休闲农业发展的鲜活经验,推广一批休闲农业创新典型案例,强化门头沟区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休闲农业推介会、农民艺术节、农民丰收节、樱桃采摘节、乡村旅游节、丰收开镰节、农家饭厨艺大赛、网红打卡地设计大赛等一批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推广门头沟区特色农产品、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园、特色村落等,提升门头沟区休闲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附件:重点项目一览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