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能问答 长者版 移动版

互动咨询问答返回

热点问题
  • 如果最近确认感染了新冠病毒,近期就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了。目前来看,单纯的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不如感染加上接种疫苗产生的混合免疫力保护作用强,所以后期如果需要接种疫苗的话,建议还是接种疫苗。这种间隔有多长呢?按照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当中的规定,如果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当然我们的免疫策略后续会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对疫苗的认识,还有对疾病控制的需要,不断去完善和调整。 【详情】

  • 关于癌症病人,他因为患病,还有接受放化疗,会有一部分人群的免疫力出现低下的情况,从而使患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所以,从这种情况来说,这些病人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得到保护,也属于接种疫苗当中的优先人群。 癌症的临床表现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另外治疗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正处在发病期或者正处在治疗期的癌症病人能否接种疫苗,要由相关专业人员来进行判断。癌症病人因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接种新冠疫苗之后产生的免疫保护反应没有健康人那么强烈。在这次《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当中,也特别提到了“各地要科学评估禁忌证,对确有接种禁忌的人员要逐一明确具体原因”,这一条也适用于目前对癌症病人接种禁忌的评估。 【详情】

  •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之后产生保护作用,一个是会产生抗体,另一个是会产生细胞免疫,也会产生免疫记忆。接种疫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会下降,另外,随着病毒的变异,免疫逃逸也在增强,使得抗体的作用在进一步削弱。但是,细胞免疫尤其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比较持久的。 研究表明,通过接种加强针,一方面可以唤起机体的免疫记忆细胞,另一方面,也会提升抗体水平,进一步巩固对重症和死亡的预防作用。所以,还是强调,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尽快按照免疫程序的规定完成加强免疫。 【详情】

  • 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策略优化之后,中国CDC病毒病所根据多个新冠病毒亚型在我国共循环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哨点医院,每个哨点医院每周采门诊急诊病例15例、重症10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且在一周内,把测序数据上传中国CDC病毒病所,我们建立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实时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中国流行的动态及其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包括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为疫苗研制、诊断试剂评价(包括核酸和抗原等)提供科学依据。 【详情】

  • 不同于2020年初武汉的疫情,当时大部分病人死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而现在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后,主要侵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炎的比例比较低,也有一部分存在着肺炎,但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很少。从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病,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很少。 为了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情况,国家卫健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印发了通知,明确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科学分类。主要是两个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的判定,目前要求采取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最后判定这个病人到底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于其他的基础病。 【详情】

  • 第十版诊疗方案是建立在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优化的措施进行修订的。特别是结合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以及临床感染者的实际临床特点,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论证,在第九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一是从管理上进行了调整。在收治措施方面,不再要求病例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根据“乙类乙管”传染病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一部分可以选择居家治疗,同时有一部分可以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可以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不再像原来进行“乙类甲管”的时候,感染者都要集中收治到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 二是在出院标准的变化上,对于需要收住院的患者,出院标准把握中不再要求对核酸进行检测。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治要求,特别是他的基础病情况和临床症状等等,对其进行综合研判以后来决定是否出院。 另外,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措施、技术手段。比如在诊断标准上,将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阳性纳入了诊断标准。在临床救治方面,强化关口前移,对于轻症病例也要早期介入,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加强对症和支持治疗,防止轻症转为重症。进一步规范重症患者的诊疗,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预警指标,通过对预警指标的把握,能够及早对重症患者实施及时的救治措施。坚持中西医结合,特别是注重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救治当中的独特作用。强化了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性疾病共治的理念。 【详情】

  •   为了更好指导临床实践,第十版诊疗方案强调,将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例定义为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症病例,其他基础病加重、诱发基础病等,作为基础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重症病例。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有一个基本定义,第一是临床症状加重,第二是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小于等于93%,或者氧合指数小于300,并且低氧血症以及严重的低氧血症用其他的肺部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不能解释的,我们把这个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病例。 【详情】

  • 针对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我们强调呼吸支持,包括早期的氧疗、俯卧位、气道管理等。其他重症通过多学科合作的模式,针对基础病,包括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行脏器支持,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详情】

  • 在临床实践中,确实发现65岁以上的患有基础病、尤其没有打疫苗的人群重症化和危重症比例更高,目前临床上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所以这次诊疗方案进行了微调,但不管是60岁还是65岁,都要强调伴有基础病的、没有打疫苗的更需要关注。希望在临床实践中将这些高风险人群纳入管理,早期干预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转送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详情】

  • 为了防止医疗挤兑的情况出现,如果发现自己有了新冠的不舒服症状以后也不用紧张,可以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规范选用药物,居家治疗。在运用这样的治疗后,48小时内没有明显症状缓解,或者高烧仍然很重的情况,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以防疾病发生变化,尤其对于老年人,可能没有明显发烧,但如果出现乏力、精神打蔫这样的一些症状,用一些药物之后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早、及时地到医院进行就诊。 【详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