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能问答 长者版 移动版

(失效)北京市门头沟区“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

日期:2012-02-02 11:14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分享代码

字号:

一、十一五回顾

(一)园林绿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十一五”期间,按照北京市对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我区本着“修山补山,以绿造景,养山富民”的思想,狠抓“生态立区”战略方针的落实工作,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将绿化美化工作与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相结合,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京西绿色生态屏障。全区的荒山、荒滩、荒坡、荒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封山育林区森林植被得到了迅速恢复,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水土流失的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使全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态效益显著提高,以森林植被为主的京西绿色生态屏障初具规模,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显示,全区行政区域面积145070.00公顷,林地总面积136095.92公顷,其中,森林面积51493.33公顷,森林覆盖率35.50%,林木绿化率56.63%,活立木总蓄积120.3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13.2万立方米。园林绿地调查总面积2072.334公顷,城市绿地面积663.84公顷,人均绿地面积27.71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70平方米,绿地率32.03%,城市绿化覆盖率33.53%。

1.生态环境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区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共计40.23万亩,总投资27838万元,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大风天气扬沙的情况相对“十五”期间有了明显改观;对关闭的256家矿山实施了植被恢复,完成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1.1729万亩,投资18947万元,其中2006年妙峰山镇担礼石灰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被确定为北京市山区关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完成永定大沙坑3350亩的生态修复工作,工程总投资15368万元,过去五年的防沙治沙工作对于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区累计投入生态林补偿资金13158万元,在森林防火期清理林间可燃物12.8万亩,制止违章用火664起,上报火情45起,上报破坏森林资源行为11次,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32次,完成林木抚育91.84万亩,上报发现林木病虫害56次,组织管护员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4196人次,有效的保护了我区的森林资源,目前我区生态林管护员总数达到5662人。

2.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一五”期间,我区对黑山公园、滨河公园、葡山公园、石门营公园、东辛房公园等7处公园进行了提升改造,开工建设门头沟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京浪岛文化体育公园和城子福鼎公园,有效的提升了门城景观面貌。

截止到“十一五”末期,全区城镇共建设公共绿地面积185.62554万平方米,亮化景观45处,喷泉9处,叠水3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得到提升;“十一五”建设期间我区投入资金580万元完成彩叶工程1.16万亩,有效地美化了我区的生态景观;“十一五”期间,我区共有4个镇荣获首都绿化美化园林小城镇称号,目前全区已有6个镇获此称号,此外,全区的花园式单位累计达到192个,在此期间,我区还完成了18个首都绿色村庄的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区共完成国道、市级公路和区村级公路绿化173公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1.4835万亩、街坊路绿化113.75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沿路绿化林带景观效应。

“十一五”期间我区共有70.49万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植树136万余株,保存率达到95%以上,抚育管护幼树520万株,到“十一五”末期,我区的纪念林共有7块,面积达到650亩;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4个,面积达到11.747265万亩,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我区城乡面貌得到有效改观,城市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为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打下良好基础。

3.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截止到目前,我区新发展果树总面积8.6万亩,其中“十一五”期间,我区新发展果树栽植总面积1.989万亩,栽植各类苗木87.52万余株,果品年平均产量650万公斤,年平均收入9100万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近5000万元;“十一五”五年建设期间,我区累计新发展蜂群2万余群,蜂蜜总产量291.797万公斤,王浆总产量5.18万公斤,我区养蜂业5年的总产值达到了1.75亿元;到“十一五”末期,我区拥有国家级观光基地4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观光园区有阳坡园、黄台等50多处。

4.安全体系全面升级

“十一五”期间,我区投资649万元抢救复壮古树名木330株,并先后进行了3次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建立了比以前更完备的古树档案,并对龙泉和永定两个镇的古树名木做了比较精确的GPS城市坐标定位,为今后更好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完备的资料;在此期间,我区设立了7个候鸟监测点,加强对野生鸟类的保护;“十一五”期间我区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投资812.548万元,全区林木病虫害监测测报点由69个增加到356个,林木监测覆盖率达到96.5%,此外,我区完成了苗圃产地检疫1.4578万亩,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预防面积188万亩,飞机喷药防治面积12.2万亩,飞行212个架次,防治率达到99%;“十一五”期间,我区狠抓森林防火建设,五年总投资492万元,共建设瞭望塔6座,安装森林防火监测视频9套,加装了2套夜视仪,消除了大部分火灾频发地区的隐患,有效的遏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5.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

“十一五”建设期间,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到“十一五”末期,宗地勘界、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宗地划界绘图公示等主体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林权、股权证发放工作已经启动,林权改革工作使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大幅度提升,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此期间,我区完成全区9个镇林业站改革工作,区、镇两级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全面理顺,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实现绿化美化从微观管理向宏观指导、从行政审批向行业监管、从事务管理向公共服务的转变。

(二)基本经验

1.打造重点精品工程

重点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按照实现生态、产业、安全、文化、服务“五大体系”建设的需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统筹,以矿山修复工程、湿地恢复工程、郊野公园、环重点通道绿化建设为重点工程,坚持高标准、高规格,实施精品战略,攻克了众多关键技术瓶颈,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了山区的绿化美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2.加强已建成绿地的保护

国家重点公益林纳入国家生态补偿,山区全面实行集体生态林补偿制度,建立起了全民动员积极保护的稳定局面;以现代化手段,装备森林防火队伍,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明显增强;以全方位监测联防机制,有效控制林木有害生物;林政资源全面规范优化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行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得到了巩固发展。

3.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绿化美化在推动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义务植树的法定性、公益性、社会性,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提高参与绿化、支持绿化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脆弱,需进一步加强

第一,我区山区面积占98.5%,土地资源十分短缺;浅山区土地和林地受集体所有制影响,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度大。第二,水资源十分短缺,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部分山区农村仍存在饮水困难,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治理任务艰巨。第三,大城市人口郊区化趋势以及开发建设门头沟的步伐加快,带来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就业矛盾较为突出的风险,加大生态环境压力。第四,全区道路现状总量少、等级低、密度小,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以上因素,我区的生态环境尚需进一步加强。

2.林业产业布局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林业产业布局没有很好地突出各镇的区位特色和资源优势。在产业结构上,特色和精品仍显不足。结合门头沟山区的特点,“按照一带、两线、三点”空间布局,利用少量土地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业和中草药等项目,利用这些优势,集科研、种植、采摘、观光、加工为一体,扩大市场,提高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已建成绿地的养护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随着城市绿地的不断延伸,绿化养护工作越来越成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强化绿地养护观念,落实绿化养护经费,健全绿地养护管理制度,对已建成绿地实施科学管理,使已建成绿地能够持续性发展,以保证绿化成果得以延续,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建设打下基础。

4.绿化资源保护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区绿地总量和森林资源总量的增长,保护和经营管理的任务日趋艰巨,责任重大。现阶段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以及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根据门头沟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森林和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必须全面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不断提高绿化资源的保护管理水平。

5.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我区“三区”建设的深入和生态涵养区及西部综合服务区建设的加强,我区人才老龄化、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确保生态涵养区建设的顺利开展,人才建设必须紧随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布局。

二、总则

(一)发展形势需求

1、世界城市建设为门头沟区加速发展提供新前景

北京加快建设世界城市,必然面临城市发展空间向郊区扩展。门头沟以距市区最近、地处西长安街延长线和西部发展“一轴一带”交汇处的独特区位优势,易于接受大城市辐射,就近为大城市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直接融入首都新一轮发展中,加快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建设。

2、绿色北京建设为门头沟区加速发展提供新契机

绿色北京建设为统筹协调生态涵养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门头沟建设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发展绿色沟域经济,发展田园式旅游,转变山区发展方式提供了契机。我区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建设为园林绿化工作提出新的发展方向,为我区提升城市品位,改变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城市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3、绿色生态带建设为门头沟区加速发展提供新动力

门头沟区拥有永定河北京段60%流域面积,与首钢搬迁区域隔河相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将唤醒沉睡的母亲河,根本改变河道两侧生态景观,促进全区产业布局调整,加快高端生态商务区建设。

4、重大项目建设为门头沟区加速发展提供新空间

长安街西延线、SⅠ磁悬浮轻轨、采空棚户区改造、109国道高速路、中芬生态谷等一批国际级、国家级、市级重大项目的建设,将为我区生态体系建设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对我区特色产业的构建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统筹意识、精品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部署,围绕门头沟区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和西部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加快城乡绿化美化的步伐,进一步提升生态管护水平,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高标准生态、高水平安全、高效益产业、高品位文化、高效益服务五大体系,努力实现农村绿化上水平、城镇绿化上品质,绿化工程出精品,产业发展出效益,为实现门头沟区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动力,为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做出新贡献。

1.统筹“三区”发展格局

“十二五”建设期间,我们将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我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和西部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要求,在门头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标准瞄准世界城市建设目标,高品质加快建设新城区,高标准有序规划开发浅山区,高层次保护涵养深山区,形成“三区”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力打造集休闲旅游胜地、高端商务新区、山水宜居新城、首都生态屏障为一体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中心(WSD),集中展现国家首都、世界城市的新形象。

2.构建“一带、两线、三点”空间发展结构

“十二五”期间,我区园林绿化工作将围绕构建“一带、两线、三点”的空间产业发展布局的要求,全力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着力推动以沟域经济为重点的108、109国道两侧的发展,加快建设潭柘寺、斋堂、军庄3个重点镇。

(三)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生态优势是我区发展的最大优势,是我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必须以生态发展为前提,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绿化条例》,以绿化造林、治理风沙和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建设首都西部绿色生态屏障为核心,以减轻京津地区防洪压力和风沙危害为目标,生物、工程、农艺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

2、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品位,改变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区建设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执法,加强大街、社区和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3、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新城建设与山区发展各有重点,实现总体统一,各有特色。处理好新城建设与山区发展的关系,均不偏颇,各有侧重,统筹推进新城区、浅山区、和深山区的发展建设。根据不同镇区情况,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配置;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宜封则封,宜飞则飞,宜造则造,飞、封、造相结合。

4、坚持人才建设,实施科技兴林发展战略。坚持创新,转变人才发展方式,提高从林人员的素质。加快林业科技推广,从管理上要效益,提高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促进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5、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园林绿化建设资金,坚持合作共赢。以国家投入为主,财政投入和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实行谁投入,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积极性,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开拓思路,坚持合作,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紧紧围绕北京市对我区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中心(WSD)的目标定位,努力使我区的生态涵养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绿化进一步加强,生态安全保障进一步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争取到2015年,使我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良好发展,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将我区建设成功能较为完备的首都“山区绿屏”,生态涵养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西部综合服务区。

2.具体目标

指标名称(单位)

“十一五”末期

“十二五”目标

森林面积(万亩)

77.24

96.51

森林覆盖率(%)

35.50%

44.36%

林木绿化率(%)

57.54%

57.54%

67.32%

园林绿地调查总面积(公顷)

2072.334

2365.654

城市绿地面积(公顷)

663.84

866.16

绿化覆盖面积(公顷)

692.857

986.18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27.71

3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13.70

21.97

绿地率(%)

32.03%

36.61%

城市绿化覆盖率(%)

33.53%

41.69%

门头沟区“十二五”园林绿化规划指标

3.发展重点

1)实施固碳增汇战略,全面提升生态涵养功能

加强林地保护,强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执法,防止森林退化,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增强单位面积森林固碳能力,开展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和森林健康经营,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增加森林碳汇,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区标准,形成以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为主导、多点支撑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全市一流的休闲旅游区和沟域经济示范区。

2)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按照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要求和“一带、两线、三点”空间产业布局,加大城市代征绿地建设,严格落实绿线管理,建设“景观优美、生态优良、植物多样、和谐自然”的城市绿地系统;配合老旧城区改造大力拓展配套绿色空间,加快推进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立体绿化、空间绿化形式和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建设郊区城乡结合部景观绿地网络,打造新城绿色缓冲带。

3)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创建现代绿色富民产业

根据北京市对我区的功能定位,我区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设具有我区特色的产业链条。努力推动果蜂业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粗放管理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建设种苗花卉市场,形成完整的产销体系;积极推进林下产业经济的发展;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4)稳固安全体系,全面维护生态建设成果

继续狠抓森林防火工程,坚持前期预防强于后期补救的原则,加大监测范围和力度,形成密集的森林防火监控体系,及时消灭火灾隐患;提升林木有害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森林资源管理和古树名木、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全面加强。

5)促进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逐步建设相对完备的生态文化产业,健全有效的生态文化工作机制,加大果蜂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的生态文化价值的开发,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生态文化与产业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6)全面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保证绿化工作顺利开展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进一步规范园林绿化工作的管理体制,推进园林绿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保证园林绿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强化人才管理和培训。

三、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

(一)积极建设生态涵养体系

按照我区“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根据“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的要求,参照“一带、两线、三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城镇绿化美化工作,重点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带,加强108、109国道两线绿化美化工作,重点打造潭柘寺、斋堂、军庄三个重点小城镇。通过建设生态涵养区,增加森林碳汇,强化生态涵养功能,为创建低碳宜居城市打下基础,完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功能。

1.强化生态涵养功能

按照我区“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和“三区”建设要求,高品质加快建设新城区,高标准有序规划开发浅山区,高层次保护涵养深山区,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创造低碳宜居城市;根据“一带、两线、三点”空间发展布局,“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大力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带,打造108、109国道两侧生态体系,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和景观建设工作,为建设首都西部生态涵养区做贡献。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规划建设永定河西岸9公里的绿色生态带,加强108、109国道两侧绿化美化工作,强化永定河“一带”和108、109国道“两线”的生态体系建设。防沙治沙方面,规划完成81.8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包括35.35万亩低效林改造工程,6.5万亩荒山造林工程,40万亩封山育林工程,其中2011年将投资7890万元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造林工程2.4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另外,规划完成1.5万亩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增强我区生态涵养功能。生态林管护方面,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区的45万亩中幼林抚育一遍,增加我区森林碳汇,并且,每年培训生态林管护员1.2万人次,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化管护队伍,确保生态林保护和建设成效。

2.优化城乡生态环境

按照我区“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高品质加快建设门城新城区,高标准有序开发浅山区,高层次保护涵养深山区,“十二五”期间,按照“一带、两线、三点”的空间布局要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和景观建设工作,大力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带,努力打造潭柘寺、斋堂、军庄三个重点特色小城镇,为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做贡献。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继续狠抓城乡景观建设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对公园提升改造的基础上,将规划新建6~10个公园,继续完成门头沟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京浪岛文化体育公园和城子福鼎公园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改造门城新城区的景观面貌,其中2011年将完成永定河公园、立思辰公园、京门铁路遗址公园、西苑晨曦公园的建设。此外,我区园林绿化工作将围绕北京市对长安街西延长线、SⅠ磁悬浮轻轨、109国道高速路、中芬生态谷及斋堂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做好周边美化绿化工作,加强对采空棚户区拆迁地区代征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投资6888万完成887.1亩龙泉镇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景观绿化工程,预计在2011年全部完成;另外,加强莲石路两侧景观建设,提升莲石路沿线景观,计划2011年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莲石路卧龙岗至石门营岛路段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此外,还计划在门矿遗址公园、耿聚忠公园、谭鑫培墓园、长安街西延长线带状公园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我区十二五城镇绿化美化工作详细参见附表一《“十二五”门头沟区城镇绿地建设计划》和附表二《门头沟区计划收缴代征绿地台帐表》。

在做好永定河生态带和108、109国道沿线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在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到2015年完成潭柘寺、斋堂、军庄3个重点特色小城镇一镇一园的建设,其中斋堂镇的一镇一园建设将在2011年完成,投资5000万;此外,指导其他六镇的绿化美化规划及建设工作,到2015年完成妙峰山、军庄2个园林小城镇的建设;完成老旧小区绿化改造10处,创建首都绿色村庄20个,每年4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15个,每年3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5个,每年1个、完成屋顶绿化2.5公顷,其中计划在2011年投资43万元完成首都绿色村庄3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3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1个;实施城镇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完成200公里乡村公路的绿化工程,其中2011年计划投资120万完成40公里的公路绿化工程,加快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

“十二五”期间,我区计划发动全民义务植树126万株,彩色树种造林1.1万亩,其中2011年将完成义务植树25.2万株,以后每年均争取完成“一树一库”抚育计划75.82万株,并投资110万元完成2200亩的彩叶树种造林工程;另外,拟在已建成的第二道隔离带地区建2个千亩郊野公园,在斋堂镇火村建1个市级森林公园,争取在2011年完成,在王平镇和雁翅镇建2处湿地公园,雁翅镇湿地公园争取在2012年立项,2011年预计投资3001.7万元完成5000亩二道绿化工程;另外,投资38000万元建设占地8800亩的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其中2011年投资13000万元完成门头沟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一期1700亩升级改造工作及二期土地流转前期工作,到2012年“五一”之前全面完成门头沟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的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期,使我区城市绿地面积由663.84公顷,增加到866.16公顷,绿化覆盖率由33.53%增加到41.69%,城镇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3.70平方米,增加到21.97平方米。

(二)努力发展绿色低碳生态产业

根据我区“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我区产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将参照“一带、两线、三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大力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健康的绿色环保低碳产业,促进我区沟域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1.继续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围绕构建“一带、两线、三点”产业空间布局的要求,继续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争取到“十二五”末期,特色种植产业总产值达到62000万元。

扩大果树栽植面积2万亩,使我区果树栽植面积突破10万亩;提升观光果园的综合质量,建设集生产、观光、旅游、餐饮、住宿、采摘为一体的观光果园,加快特色型产业发展的步伐,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发展特色林果业,形成品牌化产品,重点发展带有门头沟地域、文化特色的“唯一性”果品和适合首都市场的名优、特优、贡品水果,形成多样化的小水果生产基地。详细建设项目参见附表三《门头沟特色种植业发展布局》。

2.积极建设种苗、花卉产业

“十二五”期间,拟建麻核桃、传统优质核桃、野生猕猴桃和柏峪扁的种质资源保存库,以促进我区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建立5个经济树种、生态树种苗圃;将现有的苗圃由400亩扩建到900亩,每年100亩,引进优良绿化树种、彩叶树种,支持我区的荒山绿化和园林绿化用苗;到“十二五”末期,规划建设完备的组培育苗基地,以先进的育苗设施为依托,建设花卉苗木市场,形成京西花卉苗木交流中心,对该中心进行规范化管理。

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目标

项目

分布区域

现有资源

十二五目标

麻核桃

妙峰山镇上苇甸村、王平镇韭园村、雁翅镇

300亩

5年内建设麻核桃种质资源保存库360亩,收集麻核桃优良品种50个,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文玩核桃种质基因库

传统优质

核桃

清水镇小龙门村、简昌村,斋堂镇灵水村、王平镇西王平村

150亩

将选育出来的京西核桃优良品种进行嫁接繁殖,繁育正宗京西核桃

野生猕猴桃

王平镇、斋堂镇

1000株

到十二五末期发展500亩野生猕猴桃育苗基地

柏峪扁

清水镇、斋堂镇

120亩

到十二五末期建设柏峪扁种质资源保存库,并进行扦插繁殖试种

3.稳步提升蜂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继续推进养蜂业的发展,争取使未来5年的总产值达到25000万元。

“十二五”期间,我区计划以清水镇为中心,新发展25000群蜂和400户养蜂农户,并投资200万元建设1个区级种群基地,提升蜂群养殖技术;推广科学饲喂器,提高蜂产品的质量,提高我区“京西白蜜”的知名度;拟投资250万元建20支专业授粉队伍;建设1个蜂业合作型企业,对蜂产品进行深加工,使我区蜂产业发展由目前的一产为主,逐步转变为融合二、三产业的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产业。

4.继续推进林下产业经济建设

我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000万元完成5万亩林下经济建设,每年规划完成1万亩,每亩补助200元;另外,完成3处林下经济示范区和15个林下综合产业基地的建设;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方面,“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2个大型一体化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园,10个集林果观光采摘、餐饮、住宿、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精品观光采摘示范园,发展民俗旅游500户,争取75%以上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继续推进“万亩黄芩产业发展项目”激励黄芩种植业的发展。

林下经济建设项目规划

项目

数量(个)

分布区

规划年限

林下经济示范区

3

雁翅

2011-2013

斋堂

2012-2014

清水

2013-2015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园

2

王平

2011-2014

妙峰山

2012-1015

精品观光采摘示范园

10

每镇一个

2011-2015

5.创新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产业

围绕“一带、两线、三点”空间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门头沟区西部重点特色小城镇,形成以潭柘寺、斋堂、军庄为中心的特色观光小城镇,以当地特色种植业为依托,提升建设特色种植园;加大山杏和山桃的分布密度,促使局部山场在早春季节形成色彩艳丽的观光景点;新建30个特色果品观光采摘园,发展“门头沟京白梨”、大樱桃、香白杏、纸皮核桃、玫瑰、香椿、“门头沟京西白蜜”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唯一性特色果品采摘园,并对现有的50个观光果园进行提质增效;发展科普性观光产业,通过认养代管果树和家畜等方式,为北京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环境教育、自然知识教育、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条件和基地。

(三)继续提升安全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加快建设“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区”,在重点发展“一带、两线、三点”的空间布局的同时,加快对绿化成果的保护和管理,形成生态化、安全化、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

1.强化绿化资源管理

“十二五”期间,我区拟在清水镇张家庄村背子口投资131.792万元建一座林业木材检查站,检查站承担着依法履行木材运输检查监督职责,检查过往车辆运输木材的运输证件,填写流量登记表等有关单证,防止危险性森林病虫害通过人为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依法检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准运证,根据法律法规处理违法违章运输;建立和完善绿地管理、林木采伐管理、林地和林权管理、园林绿化行政执法等信息管理系统;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完善林权登记管理办法,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绿化资源管理队伍体系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

2.加强绿化资源监测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加强绿化资源监测的基础建设,开展一类调查、二类调查、绿地调查、湿地调查、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古树名木调查、森林固定样地调查等专项调查和评价,其中2011年进行一类调查,2014年进行二类调查;完善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提高数据存储、检索和分析能力;加快基础数表和规程规范的制定和更新步伐,完善绿地核查、造林核查、采伐限额检查、征占用林地检查等专项核查技术办法;健全绿化资源监测机构,改善资源监测中心的设备和设施,提高监测能力;投资87.5万元建设绿化资源监测中心,负责门头沟区的绿化资源监测任务,对绿化资源进行统一调配、管理、管护。

3.强化森林防火工程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加强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预算资金9029万元,主要包括:完善森林防火宣传系统,建设防火宣传牌;建立森林火险监测预报系统;设立森林防火了望监测系统,设立防火瞭望塔和视频监测系统;建立全面的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包括生物防火隔离带、新开森林防火隔离带、新建防火公路;建立全方位的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建立中继站、固定差转台、购置对讲机;在清水镇、斋堂镇建设2支森林消防队。见附表四《“十二五”森林防火建设项目总表》。

4.狠抓林木有害生物防治

“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计划到2015年,我区不出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十二五”期间,全区计划投资2699.95万元,每年预防治理面积25万亩次;人工地面防控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林业有害生物面积20万亩次,释放周氏啮小蜂等害虫天敌2亿头,测报点总数建设达到300个,充分发挥国家、市、区三级监测测报点的作用,建立健全防控灭疫队伍;每年开展3次有害生物普查,计120万亩;加强联防联治建设,与周边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昌平区、河北省涿鹿县、涞水县和怀来县防控办签订《防控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合作协议书》;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工程详细建设参见附表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工作职能与主要建设项目》。

5.加强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保护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开展一次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建立更科学、完备的古树名木档案,包括古树名木树高、胸径、冠幅、生长条件、长势、数码照片等,争取完成全区古树名木GPS城市坐标定位工作(精确度0.5米以内);计划五年总投资1000万元,用于古树名木的日常管理和复壮工作,计划每年复壮100株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区计划在原有野生动物保护基础上,建设面积为200平方米的野生动物监测站和面积为400平方米的救护中心各一个;“十二五”期间分别开展一次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专项调查,形成具体的数据报告。

(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首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门头沟的基本功能定位已由原来的能源基地转化为生态屏障。按照“一带、两线、三点”空间布局的发展要求,我区将大力发展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带的建设;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做好沟域产业的发展规划,促进108、109国道两侧的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加快建设潭柘寺、斋堂、军庄3个重点特色小城镇。

1.提升公园文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加强公园文化研究,深入挖掘、研究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文脉;加强公园的文化保护,提高园林绿化系统文化遗产、文物以及古树名木保护水平,对重要文物古建进行全面保护性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丰富新时期公园文化底蕴;加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文化建设,在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内建设森林动植物科普和环保生态宣传教育中心;继续开展中央领导纪念林、共和国部长纪念林、将军林等文化林建设;结合我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新建公园文化墙,体现我区丰厚的寺庙文化(佛教文化)、东胡林人文化、红色文化等,使公园建设体现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公园环境综合整治,做好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文化活动、提供特色文化产品,丰富群众生活。

2.加强果品观光采摘文化园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重点建设采摘型、科普型、休闲型的精品观光采摘文化园5个,对现有的果品观光采摘园进行质量提升;建设果品文化创意产业中心1个,对全区的林果产业统筹规划,开发果品销售渠道,大力建设我区果品的知名度,打造我区特色林果产业,促进我区果品对外销售;加强对我区特色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特色地域性果品(如京白梨)等的宣传。

3.创新蜜蜂文化园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大力促进果品种植业和养蜂产业一条链的发展,为了结合我区生态旅游定位的发展方向,我区将大力发展养蜂文化。

开办养蜂交流会,邀请养蜂专家对养蜂人做专业培训,并开展蜂蜜产品交流会、展览会等;建立蜜蜂展示区,邀请游客自己养蜂;推广蜂疗养生,宣传蜂疗的相关养生保健知识。

4.培育中医药文化产业

“十二五”建设期间,结合门头沟区沟域的生态特点,及多年种植加工黄芩等中草药的基础,我区将大力发展大村沟域“中华药谷”和斋堂“黄芩仙姑”等文化创意项目,将大村沟域建设成为全国首家最大的以中草药种植加工、中医药文化博览、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茶疗药膳保健旅游、京西山茶文化旅游、中药种植炮制体验游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谷,在原有的第一、二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大村、斋堂沟域的第三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为我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内涵。

5.强化绿色文化品牌建设

门头沟区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的目标,将加大“义务植树日”、“地球日”、“爱鸟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等生态纪念日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和谐的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

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继续加大果品品牌文化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对外推广。

(五)发展建设服务体系

1.政策服务

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机制,继续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思路,强化服务,强镇富民、强区富民;建立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制,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使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开展广泛调查,深入基层,深入调研,实事求是,为科学决策打下基础;坚持服务为民,工作为民,继续做好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2.行业服务

参照北京市绿化招标标准,制定我区的绿化招标制度,完善园林绿化项目招投标制度建设和项目运行规则、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出台有关招标文件、资格预审、评标办法、打分标准系列指导性文本;制定完善园林绿化项目评标专家管理办法,规范评标专家评标行为,使其制度化。构建全区范围内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一支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质监队伍,实现报监、验收、备案全过程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

3.信息服务

继续深化行业电子政务工作,实现全区园林绿化信息网络化管理,加速实现园林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理和行业内部办公及会议的网络化;加强“绿色网格”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专网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改进和提高公众服务系统功能。

应用园林绿化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的应用,特别是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的运用,对重点工程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实现网络化管理,建立产业信息系统,建立果品、花卉、种苗、养蜂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数据库,及时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市场服务。

4.科技服务

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成园林绿化标准化体系、工程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专家支持体系的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新产品保护和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园林绿化行业培训,培养一大批技术骨干和能手,充分发挥林学会、园林学会、果树学会等各种学会的科技服务作用,举办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为园林绿化献计献策。

5.协会服务

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专业协会服务作用。建立健全果树产业协会、花卉产业协会、蜂业产业协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爱鸟养鸟协会、林木种苗协会、林业工程建设协会、治沙产业协会、园林绿化企业协会等各种园林绿化专业协会,为农民和园林绿化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发展园林绿化中介服务组织,逐步推行和规范森林认证、工程咨询、项目评估。

6.人才建设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园林绿化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能够满足人才供求需要的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收入分配机制和人才流动与使用新机制;针对我区的建设方向有目的有步骤的引进专业人才,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科技成果开发、推广和普及能力的高素质的园林绿化科技人才;以园林绿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培养一大批在园林绿化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能够带领农民致富、搞活一方经济的农村实用人才,以促进我区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保证我区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保障措施

(一)稳步推进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区林改工作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并进一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产业扶持、采伐管理、林权流转等配套管理政策,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进一步创新首都园林绿化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运行机制,强化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执法监管、公共服务职责,努力形成协调统一、配置科学、运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继续做好园林绿化宣传工作

继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的主导作用,增强社会各界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园林绿化建设。

探索和完善园林绿化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制定和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把人民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推进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和个人以认建、认养、认管、承包、合作等方式参与绿化美化建设。

(三)推进科技创新,研究和推广节约型园林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途径,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园林绿化科技创新,实现科技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为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积极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大力开展耐旱、高效、好看、好栽、好管植物的筛选、培育和推广工作,研究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率。

(四)加强区域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

加强区域合作,建立灾害防控联动机制。防止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是园林绿化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区域合作,与北京市其他区、河北省相邻区县等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检查机制和联防联动机制,严防重大森林火灾、生物灾害发生。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和事权划分的原则,把园林绿化建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资金投入主渠道,建立政府园林绿化投资增长机制,保持园林绿化投资占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比例。

以多渠道增加园林绿化投入为工作重点,健全市场机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稳定的园林绿化经济政策体系,吸引和鼓励尽可能多的投资主体参与园林绿化建设。

(六)完善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调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门头沟区绿线管理、代征绿地移交、批后检查监督等制度,为绿地建设和保护提供保障。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地科学管理、优化用地结构、保障生态用地;在绿地保护、林地保护、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森林公园管理、林地承包管理、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和经营利用等方面制定促进园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加大园林绿化执法力度,严格绿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占用绿地、乱垦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加强执法监管体系,充实执法监督力量,改善执法监督条件,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提高执法能力,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加强事后监管力度和行政执法监察力度,构建和充实基层监控队伍,发挥媒体和公众监督作用。加强园林绿化法制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

(七)集思广益,完善人才发展体系

园林绿化局51岁以上的人员占全局比例的27%,35岁以下的占全局人数的34%,36-40岁和41-45岁人员各占10%,46-50岁人员占19%;其中,具有林业专业职称的只占全局人数的20.8%,且均为初中级职称,没有高级工程师,以上数据说明我区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匮乏、人才年龄两极分化的问题较为突出。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人才不足,特别是政策研究、规划设计及园林绿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是当前我区园林绿化行业面临的直接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区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园林绿化人才,加快高级人才的引进开发,抓紧培养与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综合服务区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人才建设计划表见附表七。


北京市门头沟区“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