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9 17:03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字号: 大 中 小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23年1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北京市门头沟区区长 喻华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坚定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只争朝夕,“绿水青山门头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全面启航。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68亿元,还原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增长7%,增速全市排名第六、生态涵养区排名第三;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97亿元,还原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增长12.7%,增速全市排名第三、生态涵养区排名第一。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同比增长7%,圆满完成市级任务目标,其中建安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7亿元,同比下降5%,增速有望好于全市平均水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同比增长3%以上,收入总量持续位于北京郊区首位。总体上看,我们顶住了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较好完成了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坚持生态立区,首都西部绿色屏障愈加牢固
生态示范试点走在前列。在全市率先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完成注册登记,以西王平村为试点创新构建VEP核算方法,相关案例试点经验拟纳入国家发改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国案例。率先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启动“迎豹回家”计划,京西林场连续三年发现中华斑羚、西伯利亚狍等野生动物,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北京步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种群频繁现身,成功扩繁成活百花山葡萄,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优秀”。PM2.5累计浓度为2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4天,全市排名第一。截至11月底,降尘量3.3吨/平方公里·月,从去年的全市第十一名跃升至第三名。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顺利完工,生态补水成效明显,着力打造东胡林、青白口、王平3处近自然型河流湿地景观。4个市级考核断面稳定达标,西峰寺沟实现消除劣五类水体目标。积极争取“六水联通”水网体系方案纳入水利部重点支持。推进“百泉复涌”计划,地下水资源量达0.62亿立方米。
生态绿色空间大幅拓展。完成荒山等造林任务9300亩,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扩充绿色空间33公顷。建立北京首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在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中闯入最后一轮复审。实施15条小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生态治理,南涧沟小流域治理工程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1.8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55.87平方米,居生态涵养区首位。
(二)坚持文化兴区,永定河文旅体验产业带初步形成
文化保护传承深入开展。融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进沿河城长城陈列馆建设,完善北京西山永定河博物馆规划,与中国移动研究院打造“数字长城—元宇宙体验平台”。创立京西非遗品牌,在妙峰山景区建立全市首个非遗小院,在洪水峪村建成全国首例“非遗(口技)+”民宿。实施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工程,完成10项重点文物保护修缮任务。被财政部、住建部评为全市唯一的“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
推动文旅农林商体融合。成立京西精品旅游研究中心,研究编制“两寺一峰”地区整体提升方案。18家网红打卡点入选2022北京新晋网红打卡地和最具人气网红打卡地品牌,总量全市第一。推进一批停车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提升。成功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在2个镇打造市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节点,提升10个休闲农业园区。前三季度,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增速和接待人次增速均列生态涵养区(含房山区、昌平区)第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面积达3200余亩。成功打造野奢度假酒店“天花板”北京悉昙酒店,亚洲顶级“数字高尔夫”科技馆成为城市消费新地标。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顺利完工,着力依托故宫博物院,打造集非遗文化国际交流及展览、非遗研学、文创办公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一线四矿”先导项目王平矿地中海俱乐部酒店即将开工,建成后将迅速引爆京西地区文旅市场热度。斋堂华侨城项目重新启动,将为深山区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辐射带动和支撑引领作用。
打造一批特色文旅品牌。持续打响“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品牌,“门头沟小院的悠闲时光”入选全市6个微度假目的地。全区“小院”累计达73家、盘活闲置农宅347处。全年实现收入和接待人次分别同比增长65.2%和37.9%。不断擦亮“京西古道”品牌,启动京西古道全线配套设施提升工程。以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品牌为牵引,成功举办“中国电信杯”雷越野京西古道超级越野赛(线上),打造山地运动新IP。塑造“紫气东来”区域文旅高端品牌,推出55条精品文旅体验线路,“妙峰山线路”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坚持科技强区,专精特新产业品牌初步确立
三大细分产业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强势开局,搭建算力+算法+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平台,首期100P算力即将点亮;落地清华AI大模型团队,深挖示范性应用场景;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启动建设,新引入人工智能企业39家。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产业链不断完备,成功招引百洋医药子公司9家、华润医疗旗下企业7家、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4家,打造“百洋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加速打造首个健康生活方式国家医学中心。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加快布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8K”超高清示范园完成供地准备,央广传媒集团成功落户,与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成在门头沟园建设“全球创新总部”合作意向。三大高精尖产业发展底座总体具备,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发展势头蓬勃向好。长安街西延线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建设初见成效,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7家,累计达70家,其中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6家增至22家、排名生态涵养区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3家增至4家。精雕科技入选全市首批20家“隐形冠军”企业名单,遨博(北京)智能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名单。1-11月,园区专利授权数增速全市第一,规上高新劳均产出率全市第二,地均产出率增速全市第五。
开放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两区”建设入库项目237个,已落地200个,新增项目数完成全年任务进度和落地率均居全市首位。大源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北京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一核两圈三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新培育檀谷特色商圈1个,新引进北京首店9家、离境退税店6家,米其林上榜品牌餐厅实现零突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招引企业2000家,其中京外招引企业62家,是去年的2.6倍。着力打造总部经济,新设央企子公司30家,是去年的6倍。与石景山区、首钢集团和京能集团联合举办首届京西地区发展论坛。推动总投资约293.8亿元的18项重点任务和20个重点项目纳入“京西行动计划”。
“营商环境建设年”成效显著。实施“5+1”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十个必上门、十个不打扰”要求,推出“双承诺”执法新场景,率先探索“一业一查”场景化综合监管,建立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机制。成功创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特色+集成”改革示范区,率先形成社会投资房屋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全程网办”等全市“三个首个”案例。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建立“1+1+N”政策落实体系,全力推动复工复产达产。成立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联合16家银行推出“金融超市”等服务品牌,累计向企业发放贷款3.88亿元。服务包企业扩展至324家,走访企业860家次。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1)》显示,我区创新环境和创新效率指标分别排名全市第三和第四。在2022年度全国税务系统区县级“纳税人满意度评价”中我区获得全国第3,创北京各区历史最好排名。
(四)坚持共同富裕,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速
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完善。编制全市首个分区规划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石龙路电力隧道工程顺利完工,斋堂11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投产。新城20街区地块A61机构养老设施建设项目主体完工。殡仪馆和精神病专科医院迁建工程有序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主体工程通过验收,体育文化中心主体结构完工。三家店粮库项目主体结构完成,冯村南街、铁路货场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成立全市首家乡村振兴实验室,斋堂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妙峰山镇炭厂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全市率先建立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实施机制,启动农房改造工作。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7400户煤改清洁能源电价调整工作。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考评持续保持全市第一。率先出台镇、村集体涉地对外合作项目协议管理意见,探索优化农村产权交易模式。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及复耕复种任务。实施26个产业项目,预计5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提前完成“消薄”任务。全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达75个,增加9个。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健全。实施“八个一批”就业举措和五种就业模式,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8%,创历史同期最低。打造“3+1+N”养老服务体系,完成4所养老驿站挂牌备案,斋堂镇马栏村和王平镇西王平村被命名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村)”。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281套,竣工保障性住房936套。完成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完成89栋楼区属老旧小区及棚改回迁小区房屋漏雨专项维修。对频繁出现故障的204部住宅小区电梯进行维修。累计解决12个历史遗留项目、13904套房屋“办证难”问题。
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打造“山谷”“京西”系列教育品牌,37所中小学400余名干部教师交流轮岗,高考高分段比例位列生态涵养区首位,留区高分考生均分高于出区学生23分。区妇幼保健院晋升三级医院,完成120急救分中心标准化改造,院前急救中心、站点达15个,医疗急救呼叫满足率居全市前列。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新建全民健身设施311件、全民健身球类场地5片,第十六届市运会奖牌数居生态涵养区第一。建成西山梧桐停车场,全区1.6万余个停车泊位全部接入停车诱导系统。投放共享单车1800辆。安排489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交客运补贴。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完成年度任务的170%。
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落实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三年冲刺行动计划,投入1.4亿元保障支持创城工作,在2021年中央文明办年度测评中综合成绩位列全国第二、全市第一,在2022年首都文明办月度测评中成绩始终位居全市前列。网格治理工作得分连续五次排名全市前二。接诉即办平均综合成绩位列全市前十,“万人诉求比”排名由年初第十四位上升至第四位。“疏整促”专项行动11项市级任务提前完成。扎实推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四年行动计划。创建179个市区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物业服务满意率由不足60%提升至72.1%。丽景长安和西长安壹号被住建部评选为“美好家园”。
(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坚决守牢京西抗疫防线。加强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建设,以8小时应急处置机制为指挥棒,建立区级和前沿“双指挥体系”。强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完成负压病房、大台方舱医院、京西健康驿站建设,全区每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7万管以上。累计改造建设隔离用房2360间,顺利完成转运隔离和收治1万余人。强化居家阳性人员管理服务,紧急新建和转化一批ICU床位,建立感染人员分级分类诊疗体系。高位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全人群接种率达到107.64%,全区防疫工作整体平稳。
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健全财源建设政策体系,财源建设成绩大幅提升。加大税源培育力度,新注册企业形成区级收入3109.93万元,同比增长198.6%。区投促中心及各镇街新招引企业形成全口径税收3.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3倍;新招引企业当年度纳税超千万元企业数量由去年同期的3家提高到7家。强化外迁企业预警,无一户企业自我区迁出北京。积极推动土地入市交易,成交金额17.3亿元。成功争取年度债券资金74.64亿元,有效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年度债务化解任务,平稳渡过债务清偿高峰期。
城市运行保持安全稳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百日行动。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督查迎检工作。做好极端强降雨防范应对,实施5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实现平安度汛。军庄镇全国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建设成果显著,年度森林防火期实现无森林火灾目标。大台消防站投入使用,消防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完成全部3119栋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为3.59万户居民加装安全型燃气配件,为115个小区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3712个。高标准推进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取得实效。社会面治安管控成效明显,全年刑事案件发案总数同比下降28.2%,社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63%。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及党的二十大等安全服务保障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增强。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政府系统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狠抓落实、坚守廉洁。大台街道办事处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街乡镇。以“制度建设年”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源建设、中关村门头沟园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40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收官。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提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全力抓好建议提案办理,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2件、政协提案178件,办复率100%。坚定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开展工作。全力支持区纪委区监委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民族宗教、人民武装等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向难求成,顶住了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压力,转型发展开创新局面,绿色富民谱写新篇章,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门头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幸福家园。特别是11月以来,全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克服重重困难,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成功应对了疫情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一次冲击,保障了疫情总体平稳可控,为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复工复产赢得了更长窗口期,过程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2022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只争朝夕、奋楫争先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砥砺攻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中央市属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门头沟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短板:一是生态保护仍需加大力度。生态环境与区域功能定位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污染防治成效不够稳固,减污降碳压力较大,在实现“双碳”目标、水环境治理等方面仍需下更大力气。二是产业转型任重道远。产业氛围还不浓厚,产业生态还不完善,产业要素、发展环境、人才供给等方面存在短板,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仍需加力。三是“两山”转化路径仍待深化探索。山区文旅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且处于起步阶段,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资源盘活利用不充分、农林产品附加值低、宣传推介力度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距离打造“三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四是民生领域仍有短板弱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与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接诉即办为抓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还不到位,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路径还不够清晰。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持续深化。政府系统部分工作人员还存在进取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破解难题本领不够、改革创新力度不大等问题,营商环境中的顽瘴痼疾尚未根本解决。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做好政府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采取坚强有力措施,以实际行动切实推动矛盾化解和问题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
二、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我区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综合当前形势,我们正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们站在更高起点、更高站位上推进地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确定的新时代首都发展重点任务,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壮丽蓝图,首都持续深化“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为我区转型升级、弯道超车带来了全新机遇;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奋力谱写‘绿水青山门头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及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部署的目标任务,为我们吹响了进军号角。我们拥有城区的位置、郊区的成本、新区的机遇、景区的环境和老区的热情,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发展空间优势、比较成本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干部队伍优势。这些优势正是我们发展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潜力所在。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排难而进,拿出开顶风船、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意志,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以务实的举措奋力求进、跨越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瞄准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斗争精神,砥砺实干品格,不断满足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动“绿水青山门头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跃升,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北京篇章的靓丽章节。
2023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力争成为首都“两山”理论实践标杆。坚定不移全面推进转型发展核心目标,山区以“三地”建设、“三个项目”为引擎,城区以“三大产业”“三个平台”为抓手,不断提升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区域功能定位,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突出强化“四个领域”工作重点,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达产与发展安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持续补齐民生短板,全面促进共同富裕,不断提升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全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目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坚决守住功能定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持续提升生态空间品质。持续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有序落实分区规划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挖掘释放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益,做好“两山”基地三年复核验收。统筹抓好生态修复、废弃矿山修复、生态补水等工作,积极申报首都西部生态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进一步探索总结西王平村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和应用案例经验,形成示范推广。探索“一大多小”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明确“野生动物生境廊道”划建和修复方案,为北京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作出贡献。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融入全市“双碳”行动,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为抓手,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低碳先锋试点工作,开展零碳园区、零碳小镇、零碳乡村等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力争在碳达峰、碳中和上走在全市前列。坚持精准管控,继续以绣花功夫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力争PM2.5治理成效、空气优良天数、降尘量等指标排名前列。启动“六水联通”一期工程,推进西峰寺沟上游综合治理、永定河沿线环境整治提升等项目,以建设“三大湿地”为契机打造永定河生态走廊。分阶段开展“百泉复涌”修复与保护,优先推动潭柘寺龙潭复涌等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涵养京西水源、改善局地小气候。
(二)积极探索山地经济,推动山区绿色发展实现新突破
加快构筑区域文旅发展格局。以京西古道为主干、以潭戒两寺为龙头、以西山永定河文化为灵魂、以全区丰富的文旅资源为血肉,加快形成“绿水青山绵延相连,三大枢纽龙头引领,区域载体辐射连片,精品民宿镶嵌其间”的全域文旅发展格局,打造区域文旅“大IP”。尽快启动潭戒旅游集散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全力支持王平矿地中海俱乐部酒店、斋堂华侨城文旅综合体加快建设进度。以悉昙酒店、隐北野奢为标杆,打造一批具有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的高品质“京西山居”乡间酒店,持续擦亮“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品牌,全区“小院”力争达到100家以上。按照发展与规范并重原则,新建和提升一批露营基地。以国道109新线高速即将通车为契机,积极发展路衍经济,在西胡林服务区建设兼具高速服务与文旅休闲功能的综合服务载体。
全面推进“三地”品牌打造。引入户外运动专业主体,推动龙门口越野基地、雷越野等项目落地,引入国际级、国家级高水平山地运动体育赛事,打造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启动百花山4A级景区创建,塑造京西古道品牌,挖掘特色气象景观,探索发展气象旅游,建设一批观山、观鸟、观云、观星目的地,推进潭王路观景公路建设,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打响京西山水嘉年华品牌,推出地区旅游形象大使,带动演艺、体育、非遗体验等深度融入旅游产业,推动一批A级景区提档升级,加快“两寺一峰”地区整体提升,与津冀联动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补齐品牌餐饮、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短板,不断增强旅游综合承载力,打造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
积极推进农林产业特色发展。注重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做足在地经济、体验经济文章。坚持塑造食材本地化餐饮特色,推动本地特色农林产品品种培优,推进高附加值农林产品示范推广。进一步讲好农林产品故事,以“灵山绿产”“雁翅优选”等公共品牌为带动,打造一批特色农林产品品牌。试点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响门头沟地标品牌。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培育农事体验、市民菜园、观光采摘、科普研学等业态,积极支持农耕文化体验园建设,打造山地经济特色休闲农业品牌。
(三)加速产业格局重构,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聚力打造高新产业集群。围绕三大细分产业布局精准招商,进一步打造“专精特新门头沟”产业品牌。满负荷运营好智算中心先期100P算力,加快建设全国智算网络北方调度中心,与相关电信运营商合作进一步探索算力市场化可持续建设运营模式,争取算力规模达到500P、远期达到1000P;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建设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训基地,与北京工商大学探索打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通道,培养创新型人才;新引进人工智能企业80-100家,创办“潭柘悟道”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主办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峰会等活动,持续支持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做大做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继续支持阜外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联动打造百洋医药健康创新转化平台,推动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8K”超高清示范园平台建设,紧抓央广总台“三开放一落地”机遇,全力推动央广产业园项目落地,带动上下游优质市场主体入驻,积极开展国家级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创建。
全面激发开放创新活力。高位推动“两区”建设,促进先行先试政策落地。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更新提升河滩和永定商圈,实现西长安中骏·世界城建成开业,开展棚改七平方、上岸和滨水地区高端商业休闲项目招引工作;加快培育檀谷新生活方式特色商圈,以自然禀赋、文化艺术为主要特色,推动职住学游一体化建设,实现水岸酒吧街、生活美学街区开业。以悉昙酒店为载体,打造系列中小型高端论坛。着力招引总部企业,承接城区溢出优质产业资源。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对接,推进“中瑞创新园”项目。与西城、石景山、海淀等区深入合作,与京能、首钢等国企共同推动“一线四矿”建设、打造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新一轮改革政策,持续巩固“营商环境建设年”成效,做好营商环境世行评价、国评等准备工作。规范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行一网通办、“一件事”集成办、全程网办、不动产领域改革,加快企业入驻审批流程。深入推进市场监管领域“6+4”改革,不断深化拓展“双承诺”执法应用范围。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坚决整治“吃拿卡要”不正之风,严厉打击恶意阻挠施工、扰乱经营秩序等违法行为,全面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全力推动园区功能建设。制定生态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生态廊道等关键节点项目。推进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增强供电、供热等园区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着力建设中关村门头沟园绿色交通示范区。加快石龙三期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建设,推动规模餐饮、品牌便利店等生活和商业配套设施落地运营,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算力、金融、咨询、股权、科技等一体化的全生态服务,推动形成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生态、活力、开放、共享的高品质科技园区。
(四)突出集约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力争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项目竣工通车,办理完成108国道三期立项前置手续,加快推进吕北路前期工作,建成石龙路道路工程。探索S1北支线方案研究。编制市郊铁路京门线规划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推动门大线前期规划,加快确定建设主体。加速西苑路、华园路高压线塔迁改工作,推进梁桥22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推进新政务服务中心内部装修及信息化建设。实施军庄镇供水干线工程。稳步推进七平方、滨河地区市政配套工作。力争永定镇南区、3751-C项目完工,推进新城14街区项目建设。完成16条已建成道路移交工作,力争用2年时间完成全部已建成道路移交。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瞄准富民增收目标,以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加强政策统筹为重点,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研究出台专门政策,鼓励能人回乡、农民创业。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巩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成果,用3-5年时间,打造10个左右乡村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典型村,2023年新增收入10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不少于10个。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推进新一轮13个村山区农民搬迁,以及2个农房质量提升试点村建设工程,深化探索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路径,全面完成三年煤改清洁能源目标,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共同富裕取得突破性进展
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鼓励支持创新创业,营造更加浓厚创业氛围。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300个居家养老床位,完成新城20街区养老设施建设移交及4个街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任务,确保迎晖北苑配套托老所项目投入使用。完善保障房政策体系,坚持“租购补”并举,多渠道筹集各类政策性房源。推进核缴契税及不动产登记工作,力争解决10600套房屋办证难问题。推进涉及67栋住宅楼的14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工作。加快四道桥等停车场建设,力争解决停车位4639个,其中投入使用4239个、错时共享400个。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教育实践系统性变革。引进和培育一批名校长、名师、名教研人员,打造坚实师资基础。成立城乡教育发展联盟,力争5年内实现山区教职工到城镇交流全覆盖,打造人人出彩、校校生辉的教育精品区。推进景山学校和育园小学建设,力争实现新城幼儿园开工。完善医疗布局,加速新南城医疗资源供给,推动区医院永定院区、永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院区)投入使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进与同仁医院合作项目落地。启动殡仪馆迁建项目和天山陵园扩容征地办理,保障精神病专科医院项目进度。创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六大精品文化工程,打造八大特色文化功能区。实现体育文化中心全面竣工,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启动运营。推动北京西山永定河博物馆建设,研究启动工业遗址博物馆、国家地质博物馆等项目,确保档案馆新馆完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力争2个街道创成北京市全民健身示范街道。
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高标准推进创建工作,誓夺全国文明城区总桂冠。持续健全接诉即办体制机制,开展“无诉村(居)”建设,完善吹哨、应哨双向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搭建城市大脑数据底座,完成“门境”系统一、二期建设任务,加强对民生数据的监测分析。扎实推进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及市级示范小区(村)创建,实现居民满意率同比提升。对群众投诉量全市前100名的小区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社区“微治理”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社区治理品牌,创建一批品牌社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六)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推动政府服务效能实现新提升
持续深化“平安门头沟”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最新部署要求,及时推动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全面落实稳经济促发展各项政策。持续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工程安全服务保障,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坚决筑牢防火、防汛、交通、消防安全线。力争军庄消防站年内完工,推广军庄镇全国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建设经验。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力争用3年时间将隐患整改到位。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加快公安大数据深度融合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力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
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落实部门协作、属地联动的财政管理机制,出台政策调动各类闲置空间运营主体招商引资积极性,引入优质产业资源落地,推动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积极争取中央及市级资金支持,持续推动土地上市。树牢“过紧日子”“过苦日子”思想,持续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做好项目成本管控。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债,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效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推进中关村门头沟园体制机制、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等系列改革。实施新三年国企改革发展行动。稳步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民主协商。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
当前,首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进一步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各项优化防控要求,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坚定不移推进复工复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措施,推动应复尽复、愿复尽复,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推动经济回稳向上,加快经济复苏发展,为全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满怀信心、鼓足干劲,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毅,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锐气,全力以赴谱写“绿水青山门头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京西大地形成更多生动实践,为门头沟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做出更大贡献而努力奋斗!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