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能问答 长者版 移动版

军事遗址——京西长城

日期:2017-02-27 15:51 来源:门头沟区档案局

分享代码

字号:

提起长城,人们自然会想到八达岭,殊不知在京西门头沟更有着与八达岭长城别具风韵的“京西长城”。

京西门头沟是北京市西部的纯山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各封建王朝统治者多视此地为“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的“百二河山”与“神京右臂”,不断在京西纵深百余里的战略要地筑长城、建城堡、置关隘、设戍兵,严密控制西山边缘与纵深道路。

京西长城的修建始于战国。战国时期,燕国为防御匈奴、北胡等入侵,在周边修建长城,其中,部分长城自门头沟区西北大村入区境,经永定河,在沿河城、黄草梁、东灵山缘边山岭分布。燕长城奠定了京西历代长城的基础和走向。此后,北魏“畿上塞围”、东魏长城、北齐“重城”、北周长城、隋长城、唐长城、金代“明昌边堡”等在京西的修建基本上沿袭了燕长城的线路,只是在原有长城上进行修复、完善。      

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的侵扰,自洪武至万历,前后修筑长城 18次。长城墙体多位于深山要道隘口处,两边连接自然山险,属于内三关长城,它的防守目的是扼住北京西部山区通往京城的各处重要小路,主要是预防从河北怀来、逐鹿来犯之敌。京西现存长城,大多为明代长城遗存。

京西长城结构特征深受蓟镇戚继光修筑长城模式影响,城墙断面下大上小呈梯形,所用材料多为就地取材,以条石为墙基,块石干垒,墙芯为碎石和黄土填充。城顶密铺三四层方砖,形成马道。马道最宽4.5,可容5马并行,士兵10行并进。城顶外面砌筑雌堞(又称垛墙),是城墙或防御工事所筑连续凹凸矮墙。垛口上有瞭望孔,下有射洞。城顶里面筑宇墙(也称女墙),建于马道内侧,起护栏作用。由于缺少保护,京西长城破损严重。

位于灵山之巅的灵山长城,属于明前长城,是北京市界内最高的长城,墙体为石砌,呈东西走向。沿墙体在灵山顶峰处可见营房遗迹,面积约600平方米,到处是碎石和瓦砾。在山坡下,墙体的另一端,可见毛石堆砌并坍塌的烽火台1座,面积约36平方米。仅见墙体遗迹,长约1800。该段长城自东灵山出区境,向西南延伸至涿鹿县蟒石口乡道沟村以北古马水段长城。尽管灵山长城只有碎石、瓦砾残存,但你站在这残存的长城上,极目远望,群峰在你脚下起伏,云雾在你身边翻滚。大有一种“苍茫大地谁主沉伏”的感觉。

位于灵山脚下的洪水口长城,城墙与敌台相连,3座敌台都是空心敌台,以三足鼎立之势扼守古道交会的咽喉之处。敌台里面设计巧妙,有发射弓弩、火枪用的射孔,有存放火药、石头的座台,还有士兵休息的地方。敌台上下3层有通道相连。登敌楼,视隘口,体会“横刀立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黄草梁段的长城,更是京西长城的旗帜。在海拔1700多米的峰峦上,七座高低错落的敌台被2000多米残缺的城墙连缀着。尽管这里的长城不如八达岭长城完整壮观,但耸立的敌台和残缺的城墙与起伏的山峦相呼相应,在草木丛生的山脊时隐时现,像苍龙腾空,和着呼啸的山风,让人倍感震撼。沧桑之情由衷而生……

这就是京西的长城。

京西长城,在修建过程中,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与其他地方长城不同,它依山就势,时断时续,大道为关,小路为口,只是一道防线,而不是一道能连接起来持续不断的长城。可以说,京西长城,是以烽墩为点,以山体为墙,将京西的绵绵关山,处处隘口连成一体,形成了京西长城的雄伟、辉弘的气势和神圣不可冒犯的尊严。欲观京西长城,必观京西山势。站在山峦之上,融摸烽墩敌台的残墙断壁,你会被那墩台紧锁的隘口和峻峭耸立,层峦叠障的山峰所挟裹,你深深体会到京西作为“神京右臂”给你带来的保护感、安全感……


作者:安宏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