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

索 引 号:11J005/ZK-2024-000013

公开责任部门:区教委

信息名称:2023年义务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文   号:

信息有效性:有效

生成日期:2024-01-08 13:50

发布日期:2024-02-23 13:50

内容概述:

2023年义务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北京河北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效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人人出彩、校校生辉”的教育精品区建设新篇章。

)以党建为引领,永葆政治本色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以总书记亲临妙峰山民族学校考察为契机,广泛开展“向阳花”学习宣讲系列活动。实施“先锋党建”工程,成立“红色教育先锋”党建工作室,通过《党建微刊》专栏发布稿件271篇,打造成为门头沟教育重要党建阵地。二是筑牢新时代人民教师队伍。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暑期干部教师实训工作,以“师德大爱录”为主题,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暨暑期全员实训成果展示会。组建抢险救灾、卫生防疫、心理辅导三支突击队200余人,涌现出“凿墙校长”“掌勺校长”等一批先进典型,锻造了“冲得上、靠得住、打得赢”的京西红色教育铁军。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相融合。将防汛救灾事例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上好“大思政课”。我区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获评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学名师工作室”,21项德育成果在第五届北京市立德树人实践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奖。

)以人民为中心,厚植服务底色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7所“山谷”系列学校持续擦亮本土教育品牌,8所“京西”系列学校发挥名校办分校溢出效应,4所“京师”系列学校加强与高校合作贯通,8组幼儿园“协同发展共同体”深化内涵式发展。城区和山区10对21所学校组成城乡教育发展联盟,门城北部10所学校成立“小学校·好教育”联盟,破解城区与郊区、门城与山区、南城与北城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二是化危为机推动倍增提升。开展两轮“问平安”行动,完成教育系统170余项灾后重建项目,5所受灾学校993名学生就近借址就读,实现平安、如期、高质量开学。实施“柴扉”“安全岛”计划,以亲子情景互动式心理班会举办开学典礼,分类分层开展学术文献阅读跨学科项目式学习。21所学校共安置避险群众和救灾队伍7331人,成为“洪水高地”“文明灯塔”“大爱之所”。三是聚焦“七有五性”持续发力。新增2所公办幼儿园,提供优质学前学位720个;制定《门头沟区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探索自主游戏本土化实施,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育园小学新建工程教学楼封顶,景山学校中学部完工、小学部开工;深挖区域资源打造实践性、探究型课堂,引导学生“迈进生活找原型,迈进文献学思维”,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四是切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拨付700万元实施教室灯光改造项目,义务教育学校照明100%达标,视力不良率降低0.46%。开展“小胖墩”减脂特训营,15所学校肥胖率下降。分别会同区卫健委和区委政法委,为82所中小学、幼儿园配齐健康副校长和法治副校长,14所学校获评北京市星级健康促进校,八中京西附小入选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重点推荐学校。

)以改革为动力,擦亮品牌特色

一是开辟实践育人“新赛道”。立足区域自然文化资源,依托城乡教育发展联盟,探索“迷你学期”研学改革,城乡学生互换生活情境和学习场域,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被市委深改委《北京改革情况交流》报道。引导广大师生“迈出教材半步”,拓展“绿水青山”综合实践体验圈,携手津冀蒙开展“同饮一江水”研学活动,发布100条“须行即行”研学路线,全国首个中小学地理研学基地落户我区。二是绽放五育并举“万花筒”。举行首届“星火少年”山区运动大会,召开“校风的一半在操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以体育德、以体益智、以体健美、以体促劳。举行门头沟区第四届青少年校园国剧专场演出,4500名学生参演第26届学生艺术节,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以“稻花香里说丰年”为主题,举办首届中小幼农业劳动学习成果大集活动,学生结合劳动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发挥“京西智谷”平台优势,开展“小学校·好教育”科学训练营,举办第41届学生科技节、第6届山区学校科技教育博览活动,培养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算法少年”,6所学校获评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三是挖潜教育人才“蓄水池”。发挥李烈、刘金玉等名校长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引进高层次教育管理人才2名(教育研修学院院长、八中永定实验学校校长)。112名干部参加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的管理干部培训班,14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发挥引领示范作用,3名教师入选北京市特级教师,1名校长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校长。四是锚定教学质量“生命线”。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变革,设计实施基于学术文献阅读的跨学科主题课程,打造学段贯通、学科融合的实践性探究型课堂教学新模式。妙峰山民族学校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北京市6所)。有序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75个,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占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人数比例超80%。2023年我区高考特殊线上线率31.34%,本科率83.45%,再创历史新高。五是奏响教育宣传“交响曲”。在中央、市、区级媒体报道300余篇,在首都大中小学宣传工作专题会上作交流报告,深入挖掘抗洪救灾正能量,发布40余篇“现象级”原创作品,浏览量累计达百万,形成“四面开花”的舆论影响力和引领力。赞比亚教育部代表团、发展中国家中小学管理干部走进我区中小学参访交流,在2023年服贸会宣介研学路线成果,并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最具人气奖”,实现向世界讲好门头沟教育故事的愿景。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妙峰山民族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人人出彩、校校生辉”的教育精品区,让更多的教育改革成果惠及人民,切实推动生态涵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践行“向阳花”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牢记教育初心和使命。组建“向阳花”宣讲团,培育“向阳花”党建品牌,选树“向阳花”班主任等群体。打造红领巾学院、思政教室,深化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实施“三名”工程,引进和培养名校长、名师、名研修员;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构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特色模式;聚焦师生文化资本不足,实施学术涵养行动。二是开展学生健康管理行动。利用远视储备筛查、身体形态监测、心理健康测评等手段,全方位掌握和干预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三是倡导“儿童在前”。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落实普惠托育政策,新增托位600个,发挥金帆艺术团、金帆书画院、金鹏科技团“金字招牌”辐射作用,举办非遗传承本土特色系列教育活动。

(二)推动“安全岛”建设,筑牢教育系统安全屏障

一是加强避难场所功能建设。持续统筹推进校园设施修缮加固,提升校舍安全等级和物资储备标准,发挥防灾避险、群众安置、稳定社会的重要功能,将学校打造成为平急两用“安全岛”。二是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发挥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作用,依托教育基地构建安全避险教育体验圈,面向全体师生普及自救互救基本常识和技能。三是做好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京师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恢复原址办园,协调推进景山学校、育园小学、黑山小学、东辛房小学、潭柘寺学校中学部、八中永定实验学校小学部新建工程项目。

(三)绘就“教育共富”蓝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绘制教育优质均衡图。深化城乡教育发展联盟和“小学校·好教育”联盟机制,不断擦亮“山谷”“京西”“京师”系列学校及幼儿园协同发展共同体品牌。发挥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的作用,积极申报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探索生态涵养区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二是绘制教育评价探索图。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新双百”“双促进”目标,即100%学生参加高中文化课学习,100%学生接受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是绘制生态涵养区教育转型发展范例图。用好100条研学路线共享城乡双倍教育资源,建立100道实践性探究型开卷试题库,基于学术文献阅读构建100节情境式学习案例库,发挥GPT等数字技术优势,创建跨地域、跨领域的多师课堂,打造中国首都生态涵养区可持续发展教育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