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索 引 号:11J007/ZK-2008-000036

公开责任部门:门头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信息名称:生态办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重点

文   号:

信息有效性:有效

生成日期:2008-02-02 00:00

发布日期:2008-02-02 00:00

内容概述:一、2007年生态修复工作总结 2007年生态修复工作以实施“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及技术方案研究与科技示范工程”为主线,在生态技术研究、示范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生态办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重点

生态办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重点
    一、2007年生态修复工作总结
    2007年生态修复工作以实施“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及技术方案研究与科技示范工程”为主线,在生态技术研究、示范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生态技术研究成果
 针对我区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破坏类型多样的特点,共开展了门头沟区生态修复总体规划、煤矿废弃地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修复规划及技术方案、废弃采矿场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修复规划及技术方案、门头沟区采砂废弃地生态环境调查与综合利用研究、道路工程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修复规划及技术方案、门头沟区生态现状调查评价与规划研究等6个类型的规划研究,以及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的投融资机制与政策研究、门头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辐射效益研究等7个专题研究。开展规划研究和专题研究,一是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我区生态资源、生态破坏的现状,完善我区各种生态资源的基础资料;二是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区生态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对各类生态破坏类型的修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二)示范工程成果
 实施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续建工程,完成斋堂镇火村煤矿废弃地、雁翅镇芹峪口废弃采砂场、王平镇政府门前河道(生态退化系统)湿地建设生态修复工程,每种类型都实施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方案,将各种技术方案进行展示,使“生态修复科技试验区”的内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
    斋堂镇火村煤矿废弃地农业采摘园生态修复工程,主要修复理念是将生态修复与当地特色种植业结合。工程资金投入200万元,修复废弃地230亩,种植红杏幼苗2000余株,爬山虎、沙地柏、金叶柚、忍冬、费菜等植物5万多株,并配备了灌溉设施。
    2、采砂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
    采砂废弃地生态修复选在雁翅镇芹峪口,关闭了原采砂场,对原采砂地及砂石堆进行了清理平整,结合当地水源丰沛、林果丰富的特点,将采砂废弃地改造为特色观光采摘园,与当地特色种植业发展相结合,同时起到改善永定河周边以及109国道沿线景观的作用,吸引游人休闲娱乐。工程资金投入130万元,修复面积130亩,种植了樱桃、杏树等经济植物。
    3、生态退化系统恢复工程
 生态退化系统恢复以王平镇湿地生态修复为示范,通过示范工程的开展,探索水生物、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工程所需资金科委投入200万元,修复河道长1050米,清运渣土垃圾4万立方米,种植水生植物10余万墩,绿化植苗9.1万株,植草1500平方米,播种草种1.3万平方米。修复湿地面积12万平方米,蓄水量11万立方米。
 (三)与专家、组织合作交流的成果
 2007年5月召开北京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旨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模式,充分调动国内外科技资源参与门头沟区生态建设和修复工作的开展,积极探索本地区生态修复工作的科技路径,为门头沟区、北京市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2007北京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上,以区政府名誉聘请了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主席Pirre Laconte、国际生态工程学会主席Johannes Heeb等10名国外专家为我区生态顾问。各种社会资源的集聚,使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工作更加科学化,同时也使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工作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区域生态修复工作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希腊农科院土壤所所长Dr Christos D. Tsadilas博士、美国专家等先后参观考察调研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初步达成建立了共同开展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引进国际企业参与以及共同举办生态修复研讨会的合作意向。
 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初步达成实施门头沟区生态城建设规划,具体合作细节还在谈判中。
 (四)生态修复项目取得的效应
 2007年5月中国首个国家级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落户门头沟区;国内外生态学界将门头沟区生态修复作为案例加以研究;相关机构与门头沟区合作共建“北京山区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区”和“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外国专家纷纷来到门头沟区,开展生态修复的考察与调研,双方协商开展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合作与项目开发。
    二、2008年生态修复重点工作设想
    (一)创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建设构想可概括为“一个基地、两个示范区、三大步骤”的战略构想和工作部署。“一个基地”指“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整体建设;“两个示范区”包括建立“首都山区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三大步骤”是指一个基地、两个示范区“启动——发展——辐射”的阶梯建设模式。
    1、确立“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门头沟区在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确立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其建设理念为:对区域内各种生态破坏类型所涉及的修复技术进行实践、展示,凝聚区内和区外各种智力、技术、资金等各类资源,以各种力量共同促进示范基地的建设内涵,并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示范区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方案体系和产业创新模式,力争成为全国首个集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生态建设管理模式和生态产业培育为一体的示范基地,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生态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2、建立“首都山区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
    “两个示范区”的建立是使“国家生态修复综合试验示范区”进一步具体化的措施,通过示范区建设对基地整体建设形成带动。
    (1)建立“首都山区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区”
   “首都山区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目的是:将采石、采煤、石灰矿、公路边坡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在一个区域内集成、示范,初步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北方、尤其是山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培育生态修复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种植、养殖、产品加工以及山区能源利用开发、节能技术、生态观光旅游等。
    该示范区与中科院首都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设,初步选定于王平镇和北岭地区,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利用废弃地和修复后的土地建立科研、实验等机构,推进示范区建设。
 (2)建立“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
    “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建设目的是:对生态修复及相关产业所涉及的技术进行研发、引进和应用,培育、吸引生态修复企业,争取对相关企业的引导、扶持性政策,使门头沟区成为先进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中心、生态修复企业的聚集地、生态产业的发源地。
 该示范区拟建立在门城中门寺地区,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成立生态修复研发机构,并拟依托日本等国的先进技术建立若干个企业,并逐步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着力发展生态修复产业链的技术前端,促进门头沟区生态修复产业研发中心地位的确立。
    3、实施阶段安排:“启动——发展——辐射”
 (1)启动阶段
 启动“首都山区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的建设,与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首都山区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初步建立起一套山区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体系;编制“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创建1—2个生态修复示范性企业,为示范区深入发展作好准备。
 (2)发展阶段
 推动“首都山区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的产业化发展,利用生态修复后的土地进行能源、生态旅游、废弃物处理等新型山区发展模式示范;申请国家、北京市给予“生态修复产业示范区”优惠政策(包括土地利用、财政补贴、成果推广、知识产权等各方面),加大园区对生态企业的磁吸效应,形成区域发展的支撑。
 (3)辐射阶段
    “首都山区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形成比较成熟的山区综合发展模式,在生态修复、新型能源、特色产业、观光旅游等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示范效能;“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进入持续发展期,生态修复技术初显国际领先地位,各种生态产品、生态修复材料、设备等蓬勃发展,通过生态产业研发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辐射我国北方地区,带动相关区域生态产业的发展。
    (二)召开“2008中日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的发展,提升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工作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继续发挥科技对区域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的引领功能,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参与、支持北京生态建设,拟定于2008年4月下旬召开“2008中日生态修复研讨会”,争取在日本国召开,同时这次会议由以前单纯的技术研讨会转向技术交流、交易会。技术交易的机构由中科院生态中心组织安排。技术交易由市科委技术交易中心、科技可持续促进会组织安排。通过会议的召开,达到借鉴经验,加强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的目的。
    (三)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项目
 1、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实施“门头沟区生态城发展规划”项目。
 (1)项目背景
 去年6月,芬兰启动了“推动对华出口芬兰环保技术”计划,其中之一就是在我国选址兴建一座小型的“高科技未来生态城镇”,为中芬合作项目,启动资金由中芬双方共同负担。该城市将应用芬兰最新的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技术和产品,包括封闭循环供水系统、一体化电讯通信、交通定位系统、垃圾管理和回收、零废气排放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生物能采集装置等。目前芬兰在我国初步确定五个城区作为建设示范区的备选对象,分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大连、廊坊、北京门头沟区和黑龙江农垦总局的某个城镇。
 (2)门头沟区生态发展的机遇
 门头沟具有生态修复科技示范的工程基础,现有国际流行的生态城理念是生态修复内涵的延续,更是一种提升和飞跃,如能促成芬兰选址门头沟,建设国际首个高科技未来生态城,这将成为北京市生态修复的国际新亮点。生态产业将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因此,针对门头沟的实际情况将生态修复产业作为生态产业的先导引导门头沟的产业转型,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门头沟-芬兰合作动态
 2007年4月17日“居住明天—芬兰高科技生态城研讨会” 上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首次就门头沟生态修复与生态城镇建设广泛深入的探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实施“门头沟区生态城发展规划”。我们已邀请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副总裁卡里教授和高科技能源专家派斯博士、芬兰前议长艾洛教授参加“2007北京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并组织对等专家团队,与芬方进行专家层次交流。通过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的商谈,确定在门头沟区实施“门头沟区生态城发展规划”。2007年9月得到芬方关于在门头沟建设生态城的建议书(第一版),并于2007年10月在芬兰大使馆与芬方专家进行会晤后得出一致观点,芬方专家将于2007年11月份提供第二版建议书。
 该项目还申请北京市2008年度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人民币100万元。
 2、申请中国和日本政府技术合作项目——“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与国家级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
 (1)项目背景
 第12届中日科技合作委员会将于年内在日本东京召开,会议将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合作方针和合作研究项目。本届会议拟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环境技术、能源技术为重点,对日开展产业技术和高技术合作。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自今年3月开始征集中日国际合作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申报致科技部,并积极与科技部沟通,及时得知反馈意见。
 同时申请科技部中日基层友好(地方建设型)技术合作项目。该项目是日方通过JICA的地方机构,对日本地方自治体的推进项目进行整理,并与中方的建议项目协调后的合作方式。
 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方式与日方建立合作关系。
 (2)拟开展合作的主要内容
 开展生态破坏的类型划分及特征研究;建立示范工程,应用并验证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破坏类型,形成系统的修复方案,编制修复技术指南;建设国家级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为中国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生态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2007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