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

索 引 号:11J008/ZK-2024-000005

公开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

信息名称: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

文   号:

信息有效性:有效

生成日期:2024-01-26 16:42

发布日期:2024-01-26 16:42

内容概述:

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等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要求,巩固提升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门头沟区文化建设整体实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门头沟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门头沟区文化大区、文物大区优势,自觉融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以高水平建设首都西大门为目标,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坚定“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结合“干部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培育、营商环境优化、地区形象塑造、基层治理固本”五大基础工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有效统筹资源,丰富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能,激发创新活力,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基本原则

高位统筹,前瞻谋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作为全区文化建设重要议题,在全区统筹推进。加强前瞻谋划,理清工作思路,预先判断、预先分析,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文化安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文化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协同发力、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格局。

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底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直面发展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提高文化设施使用效能,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持续完善公共文化配送机制,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门头沟区实际,充分挖掘六大特色文化、“一河两寺三山”特色文旅资源,紧扣“六大精品文化工程”,擦亮“紫气东来文润京西”文化名片,守住京西文化根脉,构筑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开放包容,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红色文化、古村古道文化、地质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业态和内涵。

三、发展目标

到2026年,实现设施覆盖身边化、服务内容品质化、人才队伍专业化、服务方式智能化、供给模式多元化,形成以“融入山水间”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公共文化设施嵌入山水间、公共文化服务行走山水间、公共文化人才根植山水间、数字文化服务联通山水间、社会化发展活跃山水间。

——公共文化设施覆盖身边化。加快两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升级一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拓展建设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品质化。打响“紫气东来文润京西”文化名片,加强“京西文化大篷车”“京西文化大集”“京西山水艺术+”三大公共文化品牌建设。

——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培育百名民间文化能人,打造千支群众文艺团队,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广泛的文化志愿团队,释放基层公共文化创新活力。

——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建成一站式文旅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打造贯通一体的数字资源,推出一批公共文化数字体验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共享。

——公共文化服供给模式多元化。探索形成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模式,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四、重点工作

(一)拓展建设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嵌入山水间

1.打造文化新地标,彰显最京西文化特色。按照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优秀标准,协调推进区文体中心、永定楼文化中心建设。区文体中心建设以打造新时代城市文化地标为目标,充分将门头沟区域特色文化元素和现代美学创意理念融入空间设计,面向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创新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探索形成多业态绽放的文旅融合综合体。永定楼文化中心以京西文化会客厅为发展定位,在传承、保护永定楼原有风貌的前提下,稳固内外结构,升级装饰环境,完善设施条件,紧紧围绕“最京西”文化主题和特色,构建创新性、品牌化、专业化的运营体系,打造极具京西文化特色的文化空间。

2.升级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统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修复工作,重点推动下清水村、白虎头村、洪水峪村、南港村、西石古岩村、田寺村6个村居综合文化室重建工作,重点推进大台街道、王平镇、清水镇、潭柘寺镇4个镇街综合文化中心修复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镇街、村居改造升级老旧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具有地域文化元素和现代美学理念的公共文化空间,完善功能布局,融合阅读推广、艺术普及、社交休闲等功能。支持大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永定镇综合文化中心等空间富裕的公共文化设施,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儿童主题图书馆。

3.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一刻钟品质生活文化圈。整合区域内公园绿地、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拓展建设文化艺站,建立健全文化艺站管理制度,加快开发文化艺站小程序开发。抓住六大旅游片区统筹发展契机,引导区域内A级旅游景区、“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文创园区等文旅经营场所,差异化引入各类文艺演出,拓展演艺新空间。联动社会各界,以“民建公助”“公建民营”等模式,在社区、商场、景区、企业、楼宇、产业园区等场所共建24小时城市书房。统筹推进京西博物馆群落建设,鼓励活化利用名人故居、村史馆、革命历史遗迹、文物古迹等资源,按照“一馆一品”的思路,孵化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微型专题博物馆、类博物馆。

(二)精心打造京西公共文化品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行走山水间

4.推进“京西文化大篷车”文化配送品牌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精准配送。建立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资源库,充分整合辖区优质公共文化资源,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挖掘当地文艺团队、民间文化能人等师资力量,引进区外优质文化资源,不断完善服务门类,创新服务形式。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基于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征集与意见反馈,统筹优化、合理设计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内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进一步优化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配送点单功能,落实群众线上点单、制单、送单、评单等环节。

5.推进“京西山水艺术+”文化品牌建设,争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围绕“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目标,联动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依托镇街综合文化中心、村居综合文化室,持续开展镇域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培育。面向各镇街、村居,开展“歌唱门头沟”“舞动门头沟”“书香门头沟”“艺韵门头沟”“戏聚门头沟”“影像门头沟”六大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征集工作,遴选并展示一批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推进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向潭柘寺、琉璃渠村等景区、景村融合示范点的下沉,推动公共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6.打响“京西文化大集”文化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作用,精心策划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集中展示、展演“小院有戏”“音乐思政课”“京西太平鼓”等创新型特色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吸引优质文化企业参加,进一步拓宽、深化合作,促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探索以直播、短视频等融媒体传播方式,持续加大特色文化品牌推介力度,深入推动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

(三)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培养工作,实现公共文化人才根植山水间

7.实施民间文化能人引领计划,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区文化和旅游局每年制定民间文化能人评选认定方案,通过“推荐+评选”的方式,遴选出一批技艺优良、爱好文化、能力突出的文化能人。建立门头沟区民间文化能人库,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强化政策、资金等综合性支持。充分整合辖区公共文化资源,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制定专项培训计划,提升民间文化能人综合素质。探索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帮扶制度,鼓励引导民间文化能人到镇街综合文化中心、村居综合文化室开展结对帮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综合能力。

8.实施星火团队培育计划,提升基层惠民演出品质。区文化和旅游局制定星火团队培育方案,经过自主申报、调研筛选,将成绩突出、有发展前途的艺术表演团体纳入中长期培养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原创能力的艺术表演团体。持续开展门头沟区原创文艺作品征集展演活动,鼓励引导各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参与,创作并展示一批具有门头沟地域特色的原创优秀剧目。定期召开星火团队动员会,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艺术表演团体申请注册北京市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团队资源库,鼓励门头沟区符合条件的星火团队积极承接门头沟区“周末场演出计划”“百姓周末大舞台”“文艺演出星火工程”等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

9.实施文化志愿蒲公英计划,激发志愿服务内生动力。研究制定文化志愿服务相关规程和标准,规范对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激励、监督、评估等环节的管理,激发文化志愿者参与热情。壮大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区、镇街、村居三级协同推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各级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引导各类公益机构、社会组织积极投身文化志愿服务开展专业服务,鼓励本地群众自发建立多样化、针对性强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文化场馆特色化志愿团队,在文化场馆建立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充分结合区域文化特色与文化场馆需求,推出小小志愿者讲解员、驻馆艺术家志愿者等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四)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文化服务联通山水间

10.打造一站式文旅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共享。加快升级门头沟文旅云平台建设,打造集活动点单、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空间展示、资源共享、信息查询、社团招募、景区查询、智能搜索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完善门头沟文旅云功能,强化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撑功能,构建基于用户情景的公共文化精准服务推荐系统。注重与各级平台的对接,加快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北京群众文化云、北京旅游网等平台的对接,加快推进与各镇街、村居微信公众号的对接。

11.打造贯通一体的数字资源库,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打通各类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由区文化和旅游局统筹,依托门头沟文旅云平台,打通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街综合文化中心、村居文化室及社会公益性文化艺术机构等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载体的已建和在建数字资源。加强特色资源库建设,持续推进“京西红色文化、京西旅游手绘图卷、青少年科普、西山永定河文化、绿色康养”5大特色图书数据资源库、“山村戏曲、民俗文化、原创作品”3大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门头沟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数字文脉”2大特色文物数字资源库建设,大力推动门头沟文旅资源数据库建设。

12.打造公共文化数字体验新场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业态。支持大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永定镇综合文化中心等空间富裕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数字文化体验新空间。探索建设智慧图书馆,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配备机器人、投屏阅读、阅读大屏、自助借还、自助朗读亭等设施设备,创新提供室内定位导航等智慧服务。创新文物数字化保护路径,探索运用3R技术(VR、AR、MR)推进文物数字博物馆建设,加快推动“数字文脉”建设。支持24小时城市书房、主题分馆及有条件的村居综合文化室配置数字文化体验新设备。

(五)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实现社会化发展活跃山水间

13.探索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新模式,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军庄镇综合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工作,实现全区13个镇街综合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全覆盖。结合各村居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开展整体连锁运营、资源配送和政社合作运营等社会化运营模式,形成具有门头沟特色的村居级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模式。制定并实施《门头沟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全过程管理办法》《门头沟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经费参考标准》等机制文件,规范管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工作。

14.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激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界社会力量,完成品牌创立与发展、文化活动开展、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项目。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支持非文化类机构通过赞助活动、冠名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探索长效发展机制,鼓励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探索开发舞蹈、器乐、表演、书画、茶道等有特色、高品质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引导各类文化机构积极开展普惠性艺术培训教学和远程辅导。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专班,统一指挥、调度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二)加强部门协同

全面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市场支撑、专业机构配合、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协调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等主体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按期、按质完成。

(三)加强政策引导

围绕重点任务,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落实各级政府和单位主体责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全面保障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四)加强经费保障

合理预测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经费预算,全力争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保障资金,保障项目落地实施。用好财政资金,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新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

(五)加强宣传推广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推选一批典型案例,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线上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参加全国公共文化创新发展交流,强化区域交流,不断提高门头沟区在全国的知名度。

 “融入山水间”是基于门头沟全区为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结合门头沟绿水青山的定位,提出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融入山水间。

 “紫气东来文润京西”是门头沟区的城市文化品牌,“京西文化大篷车”“京西文化大集”“京西山水艺术+”是“紫气东来文润京西”这一主品牌下的3大公共文化品牌。

 “京西文化大篷车”是门头沟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持续建设和创新发展的亮点品牌,主要依托门头沟区“1+13+N+M”文化阵地,挖掘门头沟山区的资源特色,调动区域资源,创意设计非遗体验、流动书屋、精品演出等服务形式,打造行走在山间的移动文化风景线,让群众在山里村头就能享有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京西文化大集”是指每年定期举办的,集文艺展演、非遗体验、文创展销、文化交流、供需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盛会。

 “京西山水艺术+”旨在通过品牌征集、品牌培育、品牌评选品牌推广、线下展演等工作,推出一批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破圈”发展,彰显“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品牌价值。

 “文化艺站”是指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打造的开放式公共文化空间,为广大文艺爱好者、街头艺人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

 “文化艺站小程序”是为规范、高效管理文化艺站而开发的小程序,主要具备场地预约、活动内容审核等功能,可搭载门头沟文旅云平台进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