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翅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念好“领”字诀,压实责任链条。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组长的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5个工作组,由镇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应急救灾、项目推进、组织保障、宣传舆论等重点工作。建立“日报告、周调度”工作机制,跟进掌握、动态分析各项任务落实情况。截至2023年9月,领导小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市区相关会议精神9次,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会商会等18次,层层传导压力,处处压实责任,实现灾后恢复重建“天天有进展,周周见成效”。
开好“复”盘会,完善应急体系。按照区委指示精神,分批次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居党组织书记、科室负责人召开防汛工作复盘会,全面总结防汛救灾工作有效经验,查摆短板不足,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复盘会,共总结出镇村有效经验6条,物资储备不全面、河道日常管护不到位等5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5条。同时,举一反三,进一步完善降雪封山等极端天气应急预案。结合村多面广、服务半径过长的客观实际,在做大做强镇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上,指导督促各村居、社会单位选拔400余名政治素养强、身体素质好的业务骨干,组建24支应急救援力量,全力打造一支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红雁铁军”队伍。
用好“联”力量,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运用汛期田庄沟域党委团结带领各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优秀经验,立足各村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探索“沟域单元”作战模式,建立日常联助、资源联享、演练联合、战时联动、会议联席等机制,全面提升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依托“一对二”结对帮扶机制,主动梳理发展需求,与石景山区建立结对协作关系并签署《结对帮扶协议》,明确资金项目、产业、人才等6项帮扶内容。截至2023年9月,石景山区已向雁翅镇捐赠200万元,派出常驻的住建、规划、水务等专业骨干力量已有序开展工作。
办好“微”实事,拉近党群关系。组织区派干部、村居“两委”干部、包村干部等力量300余人,聚焦群众灾后衣食住行以及公共安全设施需求,深入村居开展“敲门行动”,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敲门行动”开展以来,共收集群众受灾房屋、车辆、田地保险理赔政策咨询、煤改清洁能源设备维修等诉求反映83件,其中,推动解决问题76件,正在持续推动整改问题7件,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铸好“严”利剑,拧紧思想阀门。充分运用村村通大喇叭、宣传栏、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加大“十严格”“十严禁”宣传力度,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采取督查督导、抽查暗访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救灾物资发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截留、挪用防汛资金、物资和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自抗击洪灾以来,共组织召开灾后恢复重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题会2次、党委书记集体谈心谈话3次、个别谈心谈话20余人次,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