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索 引 号:11J001/ZK-2024-000041

公开责任部门:区城市管理委

信息名称:2023年门头沟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

文   号:

信息有效性:有效

生成日期:2024-02-22 09:36

发布日期:2024-02-22 09:36

内容概述:2023年门头沟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

2023年门头沟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门头沟区严格按照市级工作任务持续推动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分类制度全覆盖,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分类全过程体系趋于完善,居民投放习惯初步养成,具有门头沟特色的运行模式逐步形成2020年垃圾分类满意度调查排名全市第一,2022年全年垃圾分类工作排名全市第二,2023年一季度综合考评排名生态涵养组第一。

三年来,全区厨余垃圾月分出量由258吨增加到1580吨,日均增加38吨,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由0.61%上升到19.2%;生活垃圾月清运量由10131吨减少到6855吨,日均减少111吨,减量31%,可回收物分出率达到31%,分类实效有显著提升。

二、具体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促进高位统筹协调推动

全面贯彻“党建引领、政府推动、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作原则,建成“一办九组”,压实指挥部各组及成员单位责任,将垃圾分类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区委年度综合考评指标。同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召开座谈会、专题会研究重点难点工作,主管区长持续深入居住小区、村开展垃圾分类调研。三年来,制定《门头沟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等制度文件80余份,组织例会100余次,完成垃圾分类工作简报150期,通过领导持续高度重视,制度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各项工作任务有序开展。

(二)深入宣传动员,促进全民分类习惯养成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员报到、党员下沉等工作开展基层治理,组织机关党员进行“垃圾分类21天习惯养成”小程序打卡,发动5265名党员干部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签订率99.76%。启动多轮宣传“入户、到人、进企”行动,发放指导手册50万册,“一封信”39万余封,入户宣传17户,进企业1600家,宣传覆盖基本达到100%。教育系统开展“变废炫宝”“垃圾分类小设计师”等主题设计展,动员20万余名师生家长开展分类实践活动,师生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发挥“小手拉大手”引领作用。通过区级两微一端、抖音、电视等媒体平台制作垃圾分类稿件2000余篇,阅读浏览达到50多万人次。此外,结合疫情防控、创城等工作开展各类宣传,建立分类薄弱对象清单,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精准面对面、一对一宣传动员工作,促使居民投放准确率不断提高。

(三)强化规范管理,促进全过程体系建设完善

严格对标对表市级标准和规范,开展“桶”“车”“站”“楼”等垃圾分类全链条设施设备改造提升,夯实全过程体系建设基础。三年来,不断开展“撤桶并站”行动,全区桶站由3447组减少至1033组,减量70%,按照“六有一选配”高标准推进固定桶站标准化改造,在城区推广完成198座分类驿站建设。同时,有效提升专业收运能力,推广采取“2+1”收运模式,配置及涂装垃圾专用收集车辆116,完成垃圾楼标识标准化改造24个,直收直运车辆全部接入区级管理系统,实现收运数据实时采集,严格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倒逼源头分类。2023年,区级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日均处理规模45吨,有效解决厨余垃圾远距离运送问题。另外,着力推进“两网融合”,不断规范再生资源体系,形成可回收交投点345处、中转站9处、分拣中心1处的合理布局回收企业实现全覆盖。

(四)因地制宜施策,打造特色运行模式

为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形成长效运行模式,在城市地区不断推行“全驿站”、“分类驿站+流动收集”模式,全区244个小区,已采取有效模式小区109个,占比44.67%。同时,在农村地区采取“垃圾不落地”上门收集和集中暂存、就地处理模式,138个村全部实现垃圾不落地,建设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5处,通过养殖蚯蚓、高温裂解等手段,实现厨余垃圾不出镇,深山区垃圾就地处理。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总结各类运行模式,78个市级示范小区、村,138个区级示范小区、村,277个示范单位完成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形成以点带动区域整体提升的良好效果。

(五)强化多方督导,促进问题整改落实

不断细化日常执法管理,落实执法监管责任,坚持“城管执法精准进社区”常态管控,持续加大对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引导和执法处罚,三年来累计检查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64536家次,处罚生活垃圾相关违法行为6911起,罚款289.11万元。通过持续不断的严格执法,倒逼企业及个人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推动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实现了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