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能问答 长者版 移动版

林字台村

日期:2024-02-19 10:35 来源:斋堂镇

分享代码

字号:

红提葡萄种植专业村、林字台村

基本情况

村名林字台村所属乡镇斋堂镇,

所在方位距斋堂镇镇政府所在地东北15公里,北距永定河南岸4公里。109国道81公里处转入沿(沿河城)高(高铺)公路,行10公里。有929长途汽车经过本村。

无霜期200天

总人口全村2004年有63户,160口人,

其中耕地60亩,总收入120.8万元,人均分配3062.5元。

主要产业该村传统作物以玉米为主,近年村里发展的红提葡萄远近闻名,并打出了“林字台红提”的名牌。

自然条件林字台地处海拔500米的沟谷,两侧高山耸立。土壤为山地淋溶褐土,植被覆盖率较高,以荆条灌丛为主,有少量山杏、核桃。聚落四旁有人工培育的杨柳槐椿等树,沟侧新植的杨树长势良好,直冲云际。林字台沟,南高北低,沟水北流与刘家峪沟汇合后入永定河。

瀑布位于林字台与沿河城交界处的龙头湾,落差8米,因修建公路而消失。

地貌

根据岩石分布以及风化侵蚀情况,本地区的地貌为低山向中山过渡的沉积岩、火山岩类,深切山地地貌。

地质构造方面,北西西向断裂以逆断层成组展布的形式,控制了本地区,亦即该方向的逆断层组是本区的主要构造架构。

根据以上的简要情况,可以知道,本地区在七亿年前的元古代,地势低凹有淤泥细砂沉积。在六、七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成为滨海-浅海环境,而到了四、五亿年前的奥陶纪,却是波涛滚滚,汪洋一片的大海。古生代奥陶纪以后,直到中生代白垩纪长达2-3亿年,这段漫长的时间,本地区的地质历史是一片空白,没有显示,到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开始的四-五千万年间,这个地区火山活动频繁,经常是火光冲天,滚烫的岩浆熔岩涌向四面八方,火山灰、火山岩屑冲向高空,又散落各地,这些岩屑和火山灰与地下溢出的熔岩一起堆积并固结在一起,形成现在所看见的火山沉积岩。很有地质意义的林字台石英斑岩体,就是在约九千万年前的白垩纪东岭台三段火山喷发堆积过程中,被覆盖在火山沉积岩之下的、靠近地表但仍未喷发的潜火山岩体。因为这个岩体的潜火山特征,以及与火山岩之间的各种关系,在本地区暴露得最为充分,为展示北京地区岩浆地质演化活动,尤其是燕山期的岩浆演化,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因此,林字台石英斑岩体,在北京地区的岩浆地质研究中,特别是对北京地区岩浆演化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白垩纪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本地区经历了剧烈的地质构造运动,也就是我国地质史上著名的燕山运动,整个地区被抬升,岩层被扭曲、折断,林字台的许多断层就是那时形成的。这以后又不断抬升,风化剥蚀,逐渐便形成今天我们所看见的地形地貌了。

村落始建及姓氏来源传承

村落及村名来源说法有以下几种:

因位于缓坡台地林中,故名林字台。

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在台上老土窑,也就是老羊圈房子那个地方,那地方是干胶泥,最早就有人挖窑洞住。

林字台,谐音“林子抬”,就是树林子把人藏起来的意思(当地土语,抬起来,就是藏起来,抬台同音,子字同音)。早年间,一户人家为躲避朝廷捉拿潜逃到这里的森林中藏起来。改朝换代,没人追究了,这户人家繁衍后代成村。

还有一说,明末清初有个姓林的叫林七造,造反失败后,逃到当时树木钻天的大森林的这个地方,其子孙后代后成村,叫林字台。

珠窝村与林字台林有关:明朝屠杀珠窝村(见珠窝村传说),该村朱姓王爷的两个儿子到外地收租漏网,为了活命跑到林字台大森林藏了起来。哥俩改姓李,为纪念朱姓王爷把朱窝改成珠窝。以后林字台就出了名,(当地土语把东西藏起来,说成台起来)据珠窝老人讲林字台是这么来的。

林字台沟的家族姓氏在解放前后主要有林、索、宋、王、刘、韩、申、李、杨几家。各家流源都是门头沟区内与之临近的村子迁移而至。

从灵水村迁入的有林长海、林长春、林长瑞、林德元四家,

从沿河城迁入的有林茂龙、林茂彬、林茂旭、林秀明四家。

索振还家从沿河城村迁入,索振朝从狮了沟迁入。

宋氏

王氏王学荣、王学纯、王学歧、王金汉、王金成等家从北山村迁入,王学善、王怀国等家从沿河城村迁入。

刘氏刘天忠、刘天柱两家从书子岭村迁入。

韩氏韩玉金、韩玉银、韩起高三家从向阳口村迁入。

申氏

李氏李兴元家从灵岳寺村迁入。

杨氏杨满、杨得仁、杨得义等家从桑峪村迁入

以上我所介绍的是根据老人们的传说和珠窝的一个历史小传和珠窝老人们的介绍而来的。

历史事件

1927年崔显芳到林子台发展地下党员,组织革命力量。

1928年林字台村划归河北省宛平县

1929年宋文明配合崔显芳成立最早的一支游击队

1933年春中共宛平县委决定由宋明春、王学华秘密建立王龙沟枪枝修械所(修造所)

1939年6月白乙化率部队进驻林字台村在柳树峪伏击日军

1940年夏鬼子扫荡沿河城后,在返回斋堂路经王龙口时受到我方打击,我方人员用火雷炸伤(或死)一个翻译官,敌人用门板抬走

10月日寇焚屋烧房

1941年秋冬日寇调集各村民夫抢修军响至沿河城的军用路(25公里长,3-4米宽),经过林字台沟,并将其成材树木伐掉

12月27日全县民兵总动员,五区民兵在林字台附近烧毁大小桥梁各一座,缴获大量道钉和军用品

1942年6月林字台伏击战,昌宛县大队伏击日伪军,敌死伤20余人

1943年火烧搂岭岗楼

1949年1月宛平县划归察哈尔省平西专区,林字台归宛平县二区桑峪小区辖,村长:王金龙

8月1日-4日暴雨成灾,冲走大西沟口林茂斌家的房子,女儿林修芝逃生,林茂斌被大水冲出不远,但三天后去世

1953年春桑峪小区分乡,现沿河城办事处管辖域内为三个乡:沿河城乡、石洋沟乡、刘家峪乡。林字台属沿河城乡辖

6月全区缩小公社规模,调整为14个公社,成立沿河城人民公社,林字台为生产大队,林字台、王龙口、石河分别划为一个生产队。

1991年5月29日民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王学华为革命烈士

1994年8月沿河城乡撤消,划归斋堂镇辖,王龙口,林字台(含石河)设两个村委会。林字台村村长兼支部书记是韩广智。

1997年安闭路电视

民间习俗

1.求雨

石河村就是靠天吃饭。当天旱难耐时,就求老天爷给下点雨,求雨的方式是宰一只羊,把羊皮扒下后,爬着放在桌上供起来,人们跪拜“老天爷”,求发善心,下点雨。或者把宰后的羊背到山神庙供上再跪拜,求雨。

2.过年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阴历十二月二十三)为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就要过年了。人们准备吃的,用的东西。从这时候开始杀猪、宰羊,泡豆芽,做豆腐,碾黄面,开始忙碌年过活。

贴春联。表示忙了一年庆祝一下,企望来年有个好收成,还有“避邪”的意思,去除或防止妖魔鬼怪。贴对子一般在大年三十太阳不落山之前贴上。如:房柁上贴“台头见喜”,大门口“出门见喜”,屋内为“人兴财旺”,“人口平安”,在板柜或小柜上贴“招财进宝”,“黄金万两”,“日进斗金”。在盛粮食荆条编的囤子上贴着“粮食满囤”,在牲口圈门口贴上“六畜平安”。

贴年画,贴在室内明显的墙上。年画的内容大都是“五谷丰登”“聚宝盆”或“大胖娃娃”、“合家欢”、“炕四扇”、“山水画”之类。

点灯花。在封建迷信思想指使下,为了驱除鬼神,图一个吉利,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都点灯花。灯花是用纸条捻成灯的形状沾上油,放在灶台上,窗台上等各个角落点燃。

祭祖。每逢过年大多数家庭都写“疏”,请过世的老祖宗。所谓“疏”就是把过世的祖辈五代或更多若干代,有的就请三代,按祖辈的顺序竖着排下来,把每一代每一位写成信的形式,信封面贴上红纸条,写祖先姓名,信封内的内容是祭祖的语言,写好封好后供成一排,辈数大的排在中间,两边按辈数顺序排列。在前面供上吃的,如面食,水果,点心之类,并点上香。在初一,早上晚辈在前面跪拜或晚辈拜年时到前面跪拜。初二晚上把这些疏送到村路口烧掉,边烧边跪拜,这就是所谓送老祖宗。

隔年饭。每逢腊月三十把过年初一到初五的饭做出来,所以从初一至初五除吃饺子外就吃做出的隔年饭,表示年年有余,年年有吃不完的饭。,

大年初一的禁忌。大年初一不扫地,怕把财扫走。妇女大年初一不能做针线活,如果动了针线就会长耳朵底。

接神。腊月三十整夜不熄灯,大年初一凌晨各家放鞭炮意为迎接财神爷的到来。

3.丧葬

穿寿衣,衣服要新里,新面,新棉花。停尸头朝屋门口,盖白布或白纸,腹部压一块瓦或其他东西,意思是以防炸尸。死者头顶前放一桌子,供上吃的并点香,白天和黑夜都不能断香火。晚辈要戴孝,白帽子、白衣白裤、白鞋、白搭布。孙辈的孝与儿辈不同之处是在帽子和鞋上缝一块红布条。封三。人死后下葬第三天,晚辈们要到坟墓上摆上供品,烧香并然放鞭炮,并在坟墓上填土,如果女妇一方先逝在砌坟墓时砌半圈。

併葬,指夫妻分别去世后,要将遗骸合埋在一起。一般为男左女右。葬后,把坟墓由原来的半圈砌成整圈叫园坟。

4.巫婆

由于缺医少药再加上封建迷信作怪,村内有人生病时,有的就请巫婆给“治病”。巫婆实际上是装神弄鬼,骗吃骗喝骗财。巫婆来家装作狐仙显灵,嘴里胡乱念叨什么,别人一句也听不懂。在柜上摆上吃的,点上香,并给巫婆做好吃的,巫婆走时要钱,没钱就给二斗米,病根本治不好。村内有一户叫王满川的病人,请了巫婆病也没治好,最后还是病故。

5.搭土炕

村里的土炕是用石头砌成的。炕下是曲折的烟道,炕面用石板铺成,最上面再抹一层泥土,出口烟道在扇墙上,炕前脚下为灶台。如果炕砌的不好,或是炕面局部热,或是在点火烧炕时灶台倒烟。所以搭炕的人必须是行家里手。炕如果烧了很多年还不热或倒烟,要拆掉重搭。拆炕时,烟道里的灰是很好的肥料。

革命斗争故事

著名的柳树峪战斗

1939年6月19日,日军分兵五路向斋堂川发起第三次扫荡。日军指挥官大岛率奥村中队300余人进攻斋堂。白乙化部王亢率抗日联军往石河至林子台一带山上设伏,与日军展开激战。击毙奥村队长,毙伤100余人。战后二中队指导员刘力生曾即兴赋诗一首:“崛起绥西与冀东,沿河城下逞雄风,骄虏魂飞刺刀下,保卫平西第一功。”

此次战斗我方牺牲18人战斗结束后,林子台村模范对民兵韩玉金率人将其烈士掩埋在柳树峪口。但是不知这些烈士的姓名,解放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些英烈,每到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钱去扫墓,宣誓。

教育

林字台1938年前后就有了小学,1947年土地改革后,林字台沟三个自然村的学生都集中在林字台小学上学,是一至四年级的复式班。1950年前后的林字台小学使用的教材是油印的。课程设置有国语、算术、体育、音乐、美术等,各年级除语文、算术外,其它全一样。林字台小学于一九九六年撤销。

曾在林字台小学任教的老师有刘金广、谭广福、杜宏在、刘德本、马文汝、林广仁、杨金兰、王自明、杨丰江、张进满、田宇红、师景存、王怀勇、王进丛等。其中王自明老师,1951年秋到1962秋,整整十一年的时间和精力,全部交给了林字台的教育事业。

石河村的古迹

古城楼及一段城墙,位于石河村东南通往斋堂的要道楼岭上,与沿河城,沿河口的城墙、敌台同期的产物。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蒙古鞍鞑铁骑再度入侵,绕过长城,突然迂回北京城下,对明朝统治者构成了巨大威胁,明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1571年-1574年),由兵部右侍郎汪道昆携杨兆、刘应节主持增建居庸关过沿河口以西敌台200余个,其中沿河城到小龙门一线共十七座敌台,六座烽火台,断续两千米的城墙。石河村楼岭的城楼及一段近墙即为防御蒙军的附属设施,并有重兵把守。

日本侵华的罪恶

1939年,日军为军事侵略需要修建沿斋公路,并在石河村东一华里处公路旁构筑碉堡,对老百姓进行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在石河不大的村里就先后烧了十五间房。其后,村内有两户人家被迫外出逃荒,过上饥寒交迫的生活,在逃荒过程中,有一户人家还把女儿送别人当了童养媳,做起了繁重的家务,再后来有病得不到医治而死。

后记:采访老党员高文喜

杨德林

2005年4月11日我陪同北京电视台科教组的张导演拍红色旅游专题片时来到林子台采访高文喜同志采访十分成功,并了解好多材料,因为当时我们没有音响设备,于是13日我和区档案馆的赵明立同志带上录像设备抽时间又一次来到高文喜家中进行了详细的采访。

高文喜同志,女,今年82周岁,1944年入党,参加革命前由于思想进步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被当时的区公所选为收发员主要是结转革命信件,当时主要是鸡毛信和带有火柴的信件,有插一枝鸡毛的,还有插三根火柴的十万火急的信件,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又得再接信时签字,她自己首先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出色的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当时家里不理解都反对他干工作,有人说她吃了八路军的药了,说她(八路军的官,南瓜花,太阳出来就蔫巴)但是他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因为老开会革命纪律很强,家里人一问,开的什么会?她总回答说:是大生产会,家里人就骂她,在种种压力下,她始终坚持听共产党的话,跟党走,终于成长为一名革命干部,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并任村妇救会主任,在此期间她带领全村妇女做军鞋,支援前线,救护伤员为了救护伤员,她到各家齐小米喂他们,为他们早日康复,每天跑十多里地背水供他们喝,看到他们身强体壮的重返前线甭提有多高兴了,后来又动员她的丈夫参加了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上级要她南下,正在这时她的丈夫在前线受伤,回来养伤,她的伺候伤员,所以南下没能去成,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工作,党叫干啥就干啥,从来没有怨言,所以说高文喜同志是党的忠诚战士,党没有忘记他们,每年政府都慰问她。

这次采访这位老党员十分激动,也十分高兴又给我们唱起了抗日时期以来的革命歌曲,有日本鬼子的大炮轰了我们的家、开小差、解放区的天、工农兵学上一起打东洋、我们是太行山的青年、解放区真是个好地方,中华民族救国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剪发放足,往西走过黄河,大西北陕甘宁,王家山小调、拼音歌,抗美援朝等。

看着这位老党员的笑容我们心中久久不能平息是啊,正是有千千万万的老党员坚信共产主义的信念,埋头工作,对党忠诚,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才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真正是我们党的坚强的柱石,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采访结束时我们要走了这时高文喜老人说等一下,开开板柜拿出两幅她自己钠的带有喜鹊登梅图案的鞋垫,送给我们两人一人一幅,说:“我岁数大了送给你们留个想念吧”,我们郑重的将礼物我接过来怀着尊敬的心情离开大娘,老人一直将我们送到大街上,望着老人恋恋不舍目光我们留给老人忠心的祝福,祝你永远幸福长寿,抽时间我们会常来看你的。然后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上车离开了林子台村。

今后发展方向:

目前林子台村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继续发展红提葡萄基地,发展旅游观光园,准备将抗战时柳树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埋葬地建一座烈士陵园,以供后人瞻仰,传承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发展农家乐旅游,逐渐发展成旅游专业村,培育新的旅游产业,富裕全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