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能问答 长者版 移动版

(失效)北京市门头沟区“十三五”时期档案史志事业发展规划

日期:2017-06-05 16:21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分享代码

字号:

第一部分发展环境与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门头沟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档案史志工作进入了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以抓好作风建设为抓手,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为动力的发展新阶段,在档案三个体系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依法行政、修志编鉴、党史编研宣教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

(一)档案资源不断丰富

全区档案资源内容不断丰富、种类更加多样、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9号令和10号令的要求,完善档案接收办法,扎实开展归档、移交工作,加大对重大活动、重点工程、企业改制档案、民生档案的收集力度,十二五期间接收进馆档案14738卷、116464件,累计馆藏档案达到89121卷、119347件。加大档案史志资料征集力度,针对本地区历史文化特色、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通过城市记忆工程、口述史录制、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实物征集等方式将有关档案或资料接收进馆,十二五期间,共征集实物档案700件,编研成果1293册,录制党史回顾、名人访录等内容的口述史10余小时,留存城市记忆工程照片1.5万余张、录像30余小时。积极推进基层档案室资源建设,规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市社区、农业农村档案的收集归档,十二五末,全区档案室室藏纸质档案369583卷、537084件。

(二)利用服务成效明显

服务中心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需求出版《门头沟信息剪辑》,开展档案监督指导,分别与区民政局、区林业局、区农委开展北京市新农村档案工作互测互评、林改验收、土地承包、产权制度改革、险村搬迁旧村改造等重要工作,完成水务普查档案的检查验收。服务重大活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要纪念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棚户区改造、徒步大会、区两会等重大活动开展档案资料收集,出版档案编研精品,举办《中国共产党在门头沟》、《平西抗日斗争史陈列》等专题展览。服务经济建设,规范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档案的备案登记、收集整理工作,对1000万以上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对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城子水厂改造工程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服务文化建设,档案馆日、党史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常办常新,琉璃文化京西斋堂话等文化讲座生动开讲,档案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等活动卓有成效,编辑出版的《古村落档案》等5本画册和《京华抗日战地行——门头沟篇》专题片获得社会好评,《翰墨兰台门头沟》、《保存城市记忆 感受档案魅力》等2个固定展览和《京西碑刻拓片展》等10个文化专题展览得到普遍认可。服务民生发展,取消了档案利用收费,每年定期向社会开放一批档案,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质量和接待人次有所提升,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更加规范,馆藏民生档案比重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区档案馆共接待查档利用者22154人次、调卷18984卷。

(三)档案安全不断加强

加大安全硬件投入,对消防、安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安装了消防物联网系统,更新了主控机柜、电子门禁、烟感探头、夜视摄像头等设备。建立健全安全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履行安全保密教育责任和安全巡查检查机制,完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以数字化档案利用为重点加强对档案原件的保护,用复制件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对老化、破损、褪色、霉变等受损档案进行抢救,筹办珍贵档案特藏室。制定电子文件管理制度,严格开展电子文件安全备份、异地备份,加强对涉密信息、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载体的安全保密管理,严格上网信息审查,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的安全保密检查,加强移动介质使用管理,没有发生失泄密现象。十二五期间,共开展安全保密教育培训8次,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20余次,封存档案原件437件,抢救馆藏国家重点档案305卷,修复破损国家重点档案35件。

(四)档案信息化有序推进

提升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85万元,馆藏档案数字化40323卷、1364件,生成档案原文531万余页,占十一五末馆藏总量(74383卷、2991件)的54.2%,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十二五区县馆藏数字化的任务指标要求。成为首批北京市数字档案馆试点单位,完善数字档案馆硬件、软件和基础资源建设,按照数据库标准规范整理电子目录并将馆藏婚姻档案电子目录上报到北京市档案局,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启动互联网+服务,升级改造门户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利用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业务动态、开放档案查阅及网上展览等服务。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开发和使用了集收管用为一体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下发了《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接收婚姻档案数字化副本,年平均接收副本964件、91 GB,大大提升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五)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档案移交单位为重点,以基层单位、基础工作为着眼点,加强对各行业、各部门档案工作分类指导,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提升机关档案工作水平,依据《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办法》,指导27家机关成为档案工作测评市级优秀单位。促进镇村档案管理工作,全区6家单位通过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互测互评。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专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联合区农委制发了《山区险村搬迁档案管理指导意见》,修订完善了《文书档案归档》等档案管理制度21项,制定了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15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联合区人大、区政协、区法制等共同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十二五期间,共对全区211家基层单位开展了实地检查和指导。全面梳理行政职权事项,制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量裁权,形成行政执法权力清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履行六五普法责任,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上街宣传、法制知识竞赛等活动,多渠道地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全区上下档案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六)修志编鉴富有成效

贯彻落实《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认真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的职责,确保全区地方志工作依法开展。二轮修志有序推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资料收集、编纂培训、初稿的审读修改补充及反馈、大事记和概述编写、照片征集、专家联审、续志送审等工作,于20126月率先于全市完成了《门头沟区志》(第一稿)编辑印刷并送交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审定,于2015年底完成《门头沟区志》初审稿的送审工作。年鉴工作富有特色,十二五期间,共编纂出版发行2009年至2014年《北京门头沟年鉴》5册近400万字、1.3万余个条目、照片400余张,指导完成《水峪嘴村志》、《担礼村志》等。完成历年《北京年鉴》门头沟部分以及反映门头沟区发展变化的照片筛选,石龙开发区部分的编写、修改和报送工作。配合市地方志完成记录门头沟区四合院建筑风貌,及《中国名镇志》丛书——《斋堂名镇志》编审工作。通过修志编鉴、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进一步展示我区历史文化及其发展概貌,发挥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

(七)党史编研宣教取得进展

把握党史发展机遇,在建党9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组织史资料·门头沟卷》,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撰写《京华英雄》门头沟烈士传记,审校修改《平西抗战史》、《冀热察挺进军》等党史资料。出版党史研究文集,有序推进《中国共产党北京门头沟区历史大事记(20012013)》的编写送审工作,配合完成《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组织史资料·综合卷》、《北京革命史百科全书》(门头沟部分)的内容申报、核实和校对工作。党史资料征集取得突破,录制名人口述史等影音资料6000多分钟,征集文字史料15万余字。深入挖掘党史教育资源,参与全区党性教育基地备课及实地考察,开展访谈讲座活动,不断扩大党史宣传周的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接待将军子女及机关、企事业、学校等社会各界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门头沟区红色革命纪念地参观。十二五期间,制作的《挺进军司令部》等电视脚本在《北京新闻.红色地图》栏目播出,《王复生:门头沟最早的革命播种人》等研究文章、工作报道在中央、市、区各级媒体刊发,党史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不断提高,党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知党爱党的氛围不断增强。

(八)干部素质不断提升

强化档案史志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强化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利用网络、面授等形式面向全区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档案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岗位资格、执法联络员、村级(社区)档案、基本建设工程档案等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北京市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十二五期间,共组织培训812359人次,深入基层业务指导1969次。积极围绕工作重点难点开展科研和调研,列入市档案局科研项目1项,完成区级重点调研课题报告5篇。以《区志》二轮修志为任务,形成了一支专兼职、老中青相结合的修志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坚持从严管理、正确用人,推动档案史志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十二五时期,门头沟区档案史志局被评为北京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2009-2012)、北京市档案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北京市年鉴编纂先进集体(201120122014)、门头沟区政府信息公开优秀单位(2012)、查档接待大厅被评为门头沟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服务窗口10个示范点之一(2014),档案馆成为市、区两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单位、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党史教育基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等,全区档案史志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二、面临形势和要求

十三五时期,门头沟区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挑战。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牢牢把握转型发展主题,推动科技创新、生态涵养、旅游文化三大功能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区,到2020年,努力实现与首都一道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更大贡献。

2020年,北京市要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基本建成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有效服务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档案事业体系;地方志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史工作要及时记载和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事业发展的首都篇章,不断加强党史研究、宣教力度,更好地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用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但是,我区档案史志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区档案、方志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新馆建设尚无实质进展;查档利用方式现代化水平不够,整体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档案、党史、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缺乏品牌和精品文化;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需要不断加强等。

我们要根据十三五时期档案史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新机遇,紧抓科技创新、生态涵养、旅游文化三大功能有机融合,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档案史志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加快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我区档案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牢把握门头沟区转型发展的主题,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生态涵养、旅游文化三大功能有机融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治理,深入推进档案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档案馆建设,全面推动地方志和党史工作,不断加强档案史志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档案史志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在我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宜居宜业游宜的现代化生态新区、与首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做出应有的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档案史志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把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责任贯彻到档案史志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档案史志事业发展。

坚持服务导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做到以人为本、修志为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史志的利用需求。

坚持依法治理。严格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地方志条例规定,树立并践行依法治档、依法治志理念,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各项工作。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以开放、共享理念不断推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

坚持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宜居宜业游宜的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统筹档案、地方志、党史各项工作,推动形成协同发展、合作共享的格局。

坚持牢筑根基。加强各项档案史志基本业务建设,守牢档案安全底线,坚持方志编纂质量第一,着力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有效服务于门头沟区宜居宜业游宜的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的档案史志事业发展体系。

——档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依法治档,不断完善档案治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档案行政执法、机关档案测评工作水平,不断扩大监督指导范围,全社会档案法治意识、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档案资源体系更加优化。依法管理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及政府信息公开纸质文件,实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多元,档案征集和记录的社会覆盖面更加广泛深入,覆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覆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档案资源体系更加完善。

——档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主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不断拓宽档案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努力提升档案服务的质量、效益和便捷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全面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先行、先试、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升档案数字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和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融合入和服务智慧门头沟建设。到2020年底,馆藏纸质档案(截至十二五末)数字化率达到100%

——档案安全体系更加完备。形成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及灾备机制,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强化责任制的落实与监督检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有效保障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

——档案馆建设取得突破。按照五位一体的功能要求,建设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绿色环保的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地方志工作更加规范。建立依法修志、用志、管志长效机制。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加强对社会修志的指导和管理,编纂出版可信、可读、可用的精品志鉴和地情资料。建设地方志网站和地情资料室,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基本形成五位一体的地方志工作体系。

——党史编研宣教不断深化。深化党史研究,以党史资料征编为基础、以党史研究为重点,加强重点课题的编研,把研究成果做成精品。加强党史资料保护利用,全面完成门头沟区党史读本,强化党史宣教力度,搞好党史纪念活动,加强党史遗迹保护,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档案史志队伍更加专业。强化局(馆)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围绕高素质和专业化要求,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全区档案史志干部专业培训。强化专家团队建设,为全区档案史志事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档案治理能力

(一)夯实依法治理制度基础

依法管理档案事业,开展档案行政职权清理工作,健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规范档案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健全行政责任制、过错追究制、执法全过程记录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情况,进一步完善档案制度建设,监督指导各立档单位制修订适合的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完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高效服务、有效监督的档案制度体系。

(二)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按照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要求,规范执法检查程序,细化检查标准,结合全区重点工作,加强对档案馆()建设、档案保护、档案移交进馆及年度归档的执法检查,特别要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重大活动档案、民生档案、电子政务文件档案管理移交的执法力度。创新执法检查形式和方法,在开展日常监督、联合检查的基础上,适时依据《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区属一级单位实地检查率达到100%。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库建设,对档案违法违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定期复查,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保障行政执法严肃性。

(三)逐步扩大规范化指导范围

注重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各机关、镇街、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符合要求并提供利用,逐步实现村、社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指导,以机关档案测评、新农村建设档案互测互评为契机,不断提升机关、企事业、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各门类专业档案监管,与区发改委、区住建委等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检查。各单位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本单位及所属二、三级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明确应当履行的文件材料定期归档和档案按时移交进馆的法定责任。

(四)增强社会档案治理意识

健全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机制,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在日常普法宣传、业务培训、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档案馆日活动等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发动各级媒体共同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档案法制宣传,引导社会各方面、各行业依法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增强全社会的档案依法治理意识。

二、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一)依法开展档案接收工作

继续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9号令,根据机构调整、职能变化及时调整档案馆接收范围,依法接收辖区内立档单位的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加强对专业档案、重点工程档案的接收进馆,把新领域、新专业、新机构和两新组织生成的档案接收进来。丰富优化馆藏结构,强化进馆档案检查验收和价值鉴定,加强传统载体的照片、录音、录像及电子档案的接收,进一步提升馆藏档案资源的整体质量。

(二)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档案资源管理

加强对重要工作档案的管理,做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档案归档工作,加强收集整理在科技创新、生态涵养、旅游文化三大功能有效融合、突破性工作中形成的档案,适时接收进馆。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特别要加强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建设、险村搬迁改造等重点项目的档案管理,规范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紧密围绕重大社会活动、社会事件、重要会议,同步做好档案工作,使档案完整留存、及时归档、适时进馆。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事业改革中形成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把平原造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纳入归档范围。加强对民生档案等专业档案的管理,协调指导各专业职能部门切实做好相关专业档案资源管理,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利用和进馆工作。

(三)拓宽档案资料收集渠道

积极拓展工作渠道,结合区域特色和重大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重点地开展档案征集、城市记忆工程、口述史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等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的征集,多方面、多渠道地留存、记录我区发展历程痕迹,做好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管。加大对散存在民间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资料的征集力度,支持个人保管、展示其收藏的档案,并向档案馆捐赠或者寄存,丰富档案馆档案资源体系。

(四)加强档案室资源建设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10号令,各立档单位要严格落实归档制度,规范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及利用工作,将重大行政决策文件材料、电子档案、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等纳入归档范围。适时启动文件归档工作年度检查,按规定向区档案馆移交。各机关单位要加强对民生、司法、廉政建设、审计工作记录材料的归档管理。各镇要继续推动村级建档,探索村档乡管模式,建立古村落档案,规范村级财务档案、农经档案、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的管理。各街道要将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社区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档案工作,明确改制企业档案的归属和流向,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

三、加强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一)优化档案查阅利用工作

创新服务形式,把档案利用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倾斜,进一步完善馆藏民生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积极做好涉及民生的婚姻、招工、知青、独生子女等专题民生数据库建设。编修新版《档案馆指南》,更好向社会各界全面介绍馆藏档案资料内容,满足社会各方面查档需求。完善档案查阅制度,改善利用设施,简化查阅手续,改进查阅方式,整合利用频繁的档案信息资源,对已完成数字化的档案进行挂接,推进电子档案利用,提高查阅接待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微博微信建设,提高互联网信息发布、互动交流、便民服务水平。

(二)加强信息对外公开服务

以《北京市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工作的管理办法》为依据,健全档案开放工作制度,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完善每年定期向社会开放档案的工作机制。各立档单位要依法对涉密档案进行解密审核,正确处理利用与保护、开放与保密的辩证关系,与档案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以《北京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纸质文本移送管理办法》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纸质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查询、统计和分析,完善档案馆作为区政府公开信息纸质文件查阅场所的各项工作。

(三)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

加强对馆藏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和深度开发,在基础性编研之上,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档案产品。挖掘档案历史文化价值,编修《古村的记忆》画册等,记录门头沟区历史文化资源、改革发展步伐和建设成果,主动融入和服务首都西部历史文化带建设。发挥档案资政作用,将《门头沟信息剪辑》改版为《门头沟档案》,增加档案寻踪、业务交流等板块,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挖掘档案文化价值,开展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档案馆日活动,形成有特色、有影响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深化部门联合、馆际合作等,围绕社会热点和地方特色,组织档案文化讲座、编辑出版档案史料、举办档案展览、制作电视节目等,努力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进一步整合全区档案编研资源,举办编研成果展,通过培训指导、交流座谈等方式提升基层单位档案编研水平。

(四)加强档案馆教育基地建设

推动档案馆公益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举办具有时代精神、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的档案展览、陈列。完善《翰墨兰台门头沟》大型固定展,丰富展览内容,利用现代化手段全面客观展示改革开放建设以来我区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积极筹办、推出档案专题展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积极释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育功能。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积极推进我区数字档案馆试点建设和运行工作,实现与北京数字档案馆(北京电子文件中心)互联互通,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提高档案馆业务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水平,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

深入开展档案信息基础数据积累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档案馆数字化工作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北京市《档案数字化规范》,到2020年底,馆藏纸质档案(截至十二五末)数字化率达到100%。各专业职能部门,要以保管和利用为重点,按照行业标准,扎实开展专业档案数字化工作,对民生档案、纳入进馆范围的档案等重点档案资源优先开展全文数字化。要及时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对已实现数字化的档案原件妥善保管,一般不再提供利用。

(三)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接收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北京市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完善电子文件管理相关规定。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对各单位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实施监督指导,扎实推进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逐步实现电子档案接收常态化。

(四)建设档案网络服务体系

整合馆藏数字档案资源,逐步形成涵盖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涵盖电子档案、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副本等的档案全文数据库。依托北京市数字档案馆,逐步建设多层次的档案网络服务体系,建立密级服务层,实现涉密档案的查询利用服务;完善内网服务层,向各级部门提供网上目录和档案原文查询利用服务;规范外网服务层,向社会公众提供我区开放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的查询利用服务,优先推动婚姻、招工等民生档案的跨馆利用,主动融入智慧门头沟建设。

五、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一)加强档案安全设施建设

进一步提高档案库房的安全防灾标准,按照档案库房八防要求,改善档案保管条件,采用先进的安全保密技术、设备和材料,确保档案实体安全。积极推进标准档案室建设,以行业主管部门为重点,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档案室硬件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二)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严格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制,各单位要将档案安全制度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范畴,覆盖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和岗位,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档案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安全保密、安全检查、安全责任书签订等工作制度。消除安全隐患,对档案馆(室)库房核心区、数字化加工场所等重点部位和防汛、防盗、消防等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检查,建立检查台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应急预案,明确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网络安全等事件的应急责任和应急措施,组建应急队伍并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撤并单位档案处置的监督,确保撤并单位档案安全。

(三)加强档案保护保密管理

以数字化等技术为手段,加快档案保护、修复与抢救力度,有计划地做好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和整理工作,对破损档案进行抢救修复。强化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加强对网络、档案信息系统、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载体的安全保密管理,规范计算机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维护,对公开发布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做到档案业务专网与政务网、互联网物理隔离。建立档案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档案数字化安全管控,建立档案数字资源存储备份常态机制,到2020年,实现馆藏重要档案100%的异地异质备份。

六、持续推进档案馆建设

按照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的要求,把握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区档案馆新馆建设,研究制定档案馆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落实选址、规划、设计、立项和报建等方面的工作。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功能要求,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绿色环保的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满足档案馆库房、消防、安防等方面需求。

七、全面做好地方志工作

(一)全面完成二轮修志任务

坚持依法修志、质量第一,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二轮志书资料收集、核实、补充和出版发行工作,确保志书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等。逐步完善修志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总结第一轮、第二轮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第三轮修志的组织管理、运作模式、续修方式等,为三轮修志做好资料收(征)集、队伍培训及理论准备等工作。

(二)提升综合年鉴编纂水平

依法履行地方志工作职责,加强对年鉴工作的领导,强化年鉴工作组织化,加强年鉴编纂业务指导和工作者队伍建设,完成好地方志督查任务。坚持规范和创新并举,进一步突出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强化年鉴的资政、存史、教化功能,抓好编纂、出版各个环节,提高年鉴资料性、可读性和实效性,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积极主动为《北京年鉴》提供门头沟区情资料,确保《北京年鉴》开发区——石龙开发区部分所提供资料的详实准确。强化对专业(部门、行业)年鉴的指导,努力构建大年鉴工作格局。

(三)支持乡镇村志等志书编纂工作

按照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统筹规划、指导监督镇村志编修工作,做好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的组织编纂,将经济条件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镇村确立为编修重点并逐步全面推广。加强对已开展和准备开展志鉴编纂单位的业务规范指导和管理服务,鼓励引导工作基础好、经济实力强、修志积极性高的社会机构和个人编纂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等。完善基层志书审查验收制度,确保基层志书的编纂出版质量。

(四)推动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坚持修志为用,开展地情研究,适时推动旧志整理出版工作,利用现有志书、年鉴及编纂过程中收集的地情资料丰富地方文化,提供地方志信息咨询、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社会各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出版、互联网媒体、《门头沟档案》等载体普及地方志知识,宣传地方志成果和修志利用成果,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开展地方志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展示门头沟文化变迁,培养门头沟历史记忆,更好地贴近人民群众需要。配合做好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五)加强地方志资源建设

建立地方志文化的资料保障机制,面向全区依法收(征)集地方志资料,建立和完善资料收(征)集、保存、管理制度,运用社会调查、口述史等方法扩大收(征)集范围和渠道。完善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展示门头沟区地方志、地情资料为目标,有序推进我区地情资料室建设,配置足够数量的书架、书橱及阅览的附属设施,实现研究咨询、交流活动和教育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多途径收集整理有价值的数字化地情资料,建设好我区地情资料网站,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开放便捷的查阅、咨询服务。

八、全面做好党史工作

(一)深化门头沟党史研究

搭建党史研究平台,适时推动门头沟区党史研究会的筹办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党史工作的正确方向,按照一突出、两跟进工作要求,加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研究,开展服务大局、贴近现实的资政研究,为各级党委提供服务。继续深化新民主主义时期门头沟地方党史研究,在研究建国前中共门头沟地方组织建立、发展及活动的基础上,深化党的组织建设与发展研究。

(二)做好党史资料征编工作。

加强党史资料搜集整理,继续征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史资料,重点征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资料。抓紧征集领导干部及社会人士留存的党史资料,加强征集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口述史料、历史图片、专题资料、日记笔记、调查报告、录音录像、革命文物等和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留存、整理、收藏、开发和出版工作。抓紧开展口述史料征集,根据党史基本著作、专题史编研及党史刊物的需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重点采访领导干部、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征集他们亲历的鲜活故事,及时整理出版口述史资料和口述历史著作。加强党史资料保护利用,征集、整理、编辑、出版《2014——2020年门头沟区党史大事记》、《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门头沟区历史》党史专著、门头沟区革命遗址遗迹图文集等党史编研材料。适时开展区委文件选编和大事记整理出版工作。

(三)积极开展党史宣传教育。

主动服务、统筹资源、协同联动,结合区情做好庆祝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中共八大召开60周年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要党史事件纪念活动的宣传工作,深化党史事件和人物研究,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研究、撰写纪念文章等。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通过专题展览、党史讲座、党史知识竞赛、报刊网络宣传等形式生动活泼、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历史。搭建党史信息服务平台,普及党史知识,做好《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门头沟区历史大事记(20012013)》的宣传利用。

(四)加强党史教育基地建设

以局(馆)党史教育基地为依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做好党性教育基地相应工作。定期对区内教育基地进行考察,调查保护革命烈士纪念设施、重要的党史遗迹等,对存在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创新形式,把党史遗迹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运用党史资源促进革命老区建设,把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常规长期性的工作抓实抓好,更好地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九、加强档案史志队伍建设

(一)强化干部政治素质

讲政治是档案史志工作者的首要素质。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档案史志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首善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作风,做到讲纪律、守规矩、守底线、重品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扎扎实实做好档案史志各项工作。

(二)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把高素质的档案史志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深化业务研究,鼓励专业人员参与业务培训、理论研究、学术研讨和调研课题,加大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队伍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加强档案史志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档案上岗培训、法制培训、修志编鉴培训、党史培训等专题培训,特别是根据岗位特点、技术要求和热点问题开展实操培训、信息化培训、科研成果介绍等。十三五期间,每年至少完成2次档案集中培训和专题业务培训,确保全区在职档案人员至少接受1次档案新知识教育培训。围绕档案编研、党史研究、志鉴编修,强化专家团队建设,强化大专院校合作,建设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档案史志专业团队。

(三)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以档案史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掀起向先进学习、向典型看齐的热潮。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用人导向,鼓励大家善于谋事、埋头干事,形成人人争相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营造学习提高的氛围,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等,通过公务员招录、挂职锻炼等多渠道地吸纳人才,打造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知识能力满足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门头沟区档案史志局(馆)作为全区档案、史志资料的行政管理部门,全区档案工作的主管部门、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党史部门,要监督指导和集中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党的机关、政府机关和其他单位的档案,切实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推动力度和指导力度,全面履行党史研究、业务主管的基本职能,发挥规划、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在档案工作上,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体系;在地方志工作上,坚持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八到位;在党史工作上,健全和落实党领导党史工作的制度,充分发挥党史部门职能优势,确保档案史志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资金保障

按照中央、国务院的《意见》和《规划》,科学合理核定档案、地方志、党史工作经费,将资料征集和保存、抢救保护、安全保密、修志编鉴、出版发行、开发利用、陈列展览、信息化建设及设备购置和维护等方面的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科学使用。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结合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三、宣传保障

加大档案史志工作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档案史志部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新举措,档案、地方志和党史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档案史志工作者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新贡献。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档案馆日活动、党史宣传周等各种时机,扩大档案史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为规划落实、档案史志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北京市门头沟区“十三五”时期档案史志事业发展规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