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能问答 长者版 移动版

门头沟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4-02-01 17:15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分享代码

字号:

—2024110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北京市门头沟区区长吕晨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围绕区委十三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工作部署,全力克服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影响,统筹抓好抢险救灾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落实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打赢抢险救灾攻坚战,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1.1亿元,同比增长4.5%。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2亿元,增长4.9%;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亿元,下降4.4%,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2亿元,增长5.9%,超额完成市级任务目标。高技术产业投资16.2亿元,为上年同期的47.4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6.8亿元,增长2%三大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7亿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5亿元,增长4.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734元,增长5.6%。总体看,我们顶住了灾情冲击,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较好完成了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坚持人民至上,抢险救灾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在区委的直接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全面做好灾前防范应对,实现“七到位”。坚持提级响应、提前转移,在按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应转移2673人基础上,持续扩大转移范围,累计转移群众5.5万余人次。灾后及时成立7个工作组奔赴受灾镇街,选派“百人驻村工作队”支援29个受灾严重村。派出医务人员1230人次,为山区救援、安置点保障等提供医疗服务16443人次。针对滞留我区三辆列车,第一时间在区委领导下成立区级处置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协调对接多方力量,圆满完成全部2800余名乘客脱险转运任务。在防汛抢险救灾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英勇牺牲的烈士、“情满落坡岭”的人间大爱等等,充分展示了老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感动了全国人民。

用最短时间实现“五通一保”。全力协调辖区抢险力量、驻京部队、武警、央企、市属国企,多头推进应急抢险、道路修复,仅用3天时间抢通G108G109等生命通道。对接协调7家央属国企,完成永定河、中小河道及支沟毛渠应急清淤清障728公里。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对接抢修电力设施,协调市自来水集团跨区调水,在市通信管理局支持下推动各大运营商加快通讯恢复,以“路通气到”为原则为灾区群众运送液化气9000瓶,积极调配发电车、应急供水车等设备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通过陆路、空投累计运送生活物资和应急物资366.2吨、3万余件,累计投放1.8万盒(袋)急救药包、1.37万盒(袋)个性化用药,配送消毒药剂163.74吨,专业消杀2234.68万平方米,至89日全部受灾村居实现灾后“五通一保”。

灾后救济帮扶及时全面跟进。妥善安置避险人员2.3万余人。将符合条件的受灾困难群众纳入“两低一特”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发放应急期、过渡期生活救助,共涉及70211人、资金约1.14亿元开展“抗灾情稳就业”专项行动,挖掘以工代赈岗位400余个、公益性岗位400、季节性用工岗位70帮扶400余名受灾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成立“保开学”工作专班,“一校一策”推进校园灾后修复,全区81所学校、3.46万名学生如期平安高质量开学,其中5所学校、993名学生通过借址办学保障开学,目前大台中心小学及附属园、区第七幼儿园已恢复原址办学。发放“受灾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包”,设立“因灾证照遗失一件事”绿色通道,帮助受灾企业复工复产。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受损车辆一站式理赔咨询窗口,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协调各保险机构到受灾镇街现场办公,创新推行理赔标准互认,最大限度实现快速理赔,累计定损及赔付4702辆、涉及2.46亿元举办汽车展卖大集,发放汽车特别消费券,全力满足受损车辆更新需求。设置流动信访站,及时解决群众涉灾诉求

山区受灾群众实现温暖过冬。将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一项硬任务。第一时间成立灾后房屋安全评估紧急响应指挥中心,迅速协调21家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组建1100余人专业评估队伍“拉网式”开展房屋安全评估工作其中评估为安全和局部隐患的住宅按照应清尽清、应修尽修原则如期完成清理修缮任务;评估为倒塌、危房的住宅重建已开工超过80%实施“温暖过冬攻坚月行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60天专项整治,累计清理村庄淤泥近220万立方米,组织4场“建材入户 技术下乡”建材展销会,村内应急除险涉及风险点位全部修复完成。落实落细取暖工作,按时完成1.69吨优质燃煤配送90村煤改电外线恢2个村煤改气设施恢复10749户煤改清洁能源设备维修恢复完成16个村、3811户煤改清洁能源改造。419座农村公厕全部修复完成,具备条件的山区供排水永久管网入地全部完成,受灾地区通信宽带网络保持稳定。

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统一部署下扎实推进暖心为民、安全韧性、提升转型、凝心聚力四大行动坚持规划引领,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均形成阶段性成果。完成《门头沟区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复盘总结报告汇编》,制定恢复重建总体实施方案编制河道洪水淹没调查报告,研究制定“一沟一图一策”方案,采取拦、疏、护、转等综合措施推进精准防洪。率先出台区级《灾后恢复重建村庄安置选址工作指南》,4个整村异地安置、14个局部异地安置村选址方案通过市级联审,沿河口整村异地安置先行试点项目力争春节实现入住。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形成区级灾后重建项目储备1108项,市级支持三个批次16个打捆项目已开工防灾减灾教育基地暨抗洪陈列馆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库出台受灾生活服务业企业恢复经营秩序工作方案及相关细则,对灾后恢复经营秩序的生活服务网点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缓解企业灾后经营及资金压力出台文旅产业灾后重建若干措施,与北京银行合作推出“民宿贷-小院快贷”特色专属金融贷款产品,根据“门头沟小院”挂牌星级匹配放款额度,全力支持乡村旅游小院民宿加快恢复研究制定休闲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灾后重建工作方案,支持恢复经营和提档升级。灾情发生后,相关兄弟区以极高的站位、极强的担当与我区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现13个镇街帮扶全覆盖,全面助力重建美好家园。

(二)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成果不断夯实

生态建设持续深入。联合房山区以第一名成绩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山水工程,为北京市首次入选,获得中央及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共13.34亿元。推进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0.3万亩,林下补栎2.2万株,平原森林质量提升试验示范区建设面积558.25亩。全面推进地下水保障体系建设,西峰寺沟上游综合治理和龙潭泉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工。黑河沟被纳入水利部母亲河复苏行动名单,黑河沟生态复苏工程(六水联通一期)获得中央资金支持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正式开工,首次计算出特定地域单元VEP价值和生态溢价,相关试点经验被纳入国家发改委“两山”理论创新案例。高水平举办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中国天然氧吧”正式授牌。

生态系统有效提升。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分区规划修改,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净增101平方公里。创新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在平原生态林建设6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正式发布“迎豹回家”计划logo和吉祥物。在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全市首个非损伤实验技术联合实验室,启动“智慧栖息地”建设申报,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监测分析和数据支持。成功培育百花山葡萄组培苗25株,发现3个大型真菌新物种、6个北京市新记录种以及我国最大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丁香叶忍冬实生种群。完成永定河门头沟段水生态健康诊断及评价工作,夏秋两季共监测到7种清洁水体指示物种,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及各类水体健康状况均处于全市前列。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落实全市“双碳”行动,碳排放强度生态涵养区最优。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四年优秀着力打造低碳先锋试点,故宫博物院开展建筑琉璃古法烧造“零碳工厂”项目。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净尘”专项行动及建筑垃圾专项整治,PM2.5累计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比率75%以上,排名全市前列。加强水污染防治,升级8座污水处理厂站。水之清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及永定河沿线82个监控点位投入使用,实现辖区全流域智慧化监管。

(三)坚持文化兴区,“三地”品牌价值逐步彰显

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建设稳步推进。全面摸排全区山地运动资源,编制“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丰富山地运动赛事,2023年北京自行车联赛(门头沟站)、首届京西龙舟赛圆满完赛,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荣获“体育十年”特别贡献奖、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实施体育企业招商引资和体育品牌培育行动计划,制定《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商务指南》。参加中国(厦门)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和上海2023体育户外用品展览会,全力推介我区山地户外运动资源。与橙狮体育(北京)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山地户外运动综合产业发展。

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不断深化。百花山4A级景区提升规划方案和生态旅游智慧管理系统整体方案编制完成。观星、观鸟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建成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点,全市首个兼顾火流星、暗流星、广谱监测的流星监测站正式开放。完善百花山科普研学课程体系,打造科普研学网红打卡地推出四季精品文旅线路31条,打造永定河百里画廊文旅体验产业带。获得2025年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承办资格,为大会开办近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

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建设成效明显。联动河北省涿鹿县、怀来县建立大京西旅游联盟。王平矿文化旅游度假酒店项目正式启动。潭柘生态文化旅游区5A级创建加快推进。金隅琉璃文创园正式开园,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工作站落户。“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规模持续壮大,甲级民宿总数全市第一。打响“小院有戏”品牌门头沟小院上新沉浸式表演“百花秘境·打卡生物多样性”入选第二批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品牌品牌总数全市第一完成旅游配套设施改造提升项目29举办“京西山水嘉年华”系列活动,推出京西旅游形象大使、推荐官、体验官。打造“京西物语”文物品牌、“上岸”文创品牌。

(四)坚持科技强区,“三大产业”发展势头蓬勃向好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能日益强劲。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建成并运营100P京西智谷智算中心,科技部全国首发、华北地区唯一国智牌照”,北京市首家“北京算力互联互通平台首通调度成功企业”称号成立北京算法交易服务中心接入45家企业,完成10笔交易,有力促进算法技术创新共享布《门头沟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智谱华章共建大模型赋能创新中心开放七大类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中科视语道路识别检测等标志性场景成功落地。建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安全可信护航计划生态发展中心”。发布全市首个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专门人才政策,与市教委共建全市首个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与基地成功举办首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累计招引71家人工智能优质企业落户。与海淀、朝阳等区共同成为北京市人工智能重点布局区

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活力不断迸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示范园“央视界”正式命名发布,项目实现开工与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央视网举办首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央视网专精特新专题频道开播仪式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合作举办“一带一路”新视听产业发展论坛,首次参加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举办2023京津冀视听产业走廊建设论坛,宣传推介我区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资源优势吸引数字视听企业33家落户。

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产业链初步形成。“百洋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正式启用“阜外医院-华润医药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成立。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二期项目已封顶依托精雕集团工业母机资源优势,整合沉浸式产业链资源,提升医疗设备制造能力。加强产业链招商,累计引进创新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类企业51家,全国首个经自然通道机器人公司科鹏医疗成功入驻储备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等重大项目产业链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五)坚持民生为本,老区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城乡规划建设日趋完善。率先完成“七镇一街”国土空间规划区级程序,新城街区控规编制率100%、居全市第一。编制完成《中关村门头沟园区及生态街区整体品质提升研究》。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完成50座桥隧命名方,全球首例墩顶双转体曲线钢桁梁斜拉桥安家庄特大桥上跨丰沙铁路桥成功转体,利用既有施工便道建设应急联络线,提升山区防灾抗灾能力。石龙路建设完工,冯万路桥梁工程正式开工。加快推进军庄镇供水干线、大台街道供水干线工程。率先开启山区村庄供水站标准化改造项目,全市首个山区加水站点项目全面开工。清水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体完工,梁桥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开工。更新改造滨河西区燃气地埋管线,石门营热源厂增容改造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开展农房质量提升试点,卧龙岗村已启动农房主体建设。15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性修缮改造提升项目竣工。全区星级休闲农业园区增至22个。申报“龙泉务香白杏”“太子墓苹果”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北京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高标准落实耕地保护各项任务,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取得实效。“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获评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门头沟小院和安家庄村李素芳分别入选全市2023年农民增收典型案例和致富能手。全区55个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村达86个,同比新增11个村。

民生服务保障更加健全。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拨付就业补贴资金2.2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2.97%,超额完成市级指标任务。成立协调劳动关系基层服务示范站点,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新业态领域共商共建共治模式。完成4家养老餐桌建设探索养老驿站、精品民宿、餐饮企业多样化建设运营模式,有力保障老年人就餐需求。创建1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个村建设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成2镇级养老照料中心。新增2所公办幼儿园,提供720个优质学位。建立城乡教育发展联盟和“小学校·好教育”联盟,探索“迷你”学期制改革。全国首个“中小学地理研学基地”落户我区。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同仁医院门头沟医院正式揭牌,区医院以“区办市管”模式与北京同仁医院实现托管合作,实现地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区内48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3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异地直接结算。做好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应对及医疗保障。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30套,竣工保障性住房2868套。三家店粮库1400余套安置房实现入住,大峪化工厂棚改项目实现复工、11栋住宅楼主体结构封顶。完工1个、开工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5“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骏世界城顺利开业,檀谷商街全面开街。整体谋划园区配套空间布局,吃住行购等基本配套服务不断完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打造1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创建2个北京市全民健身示范街道,我区荣获年度体育幸福城市。

基层社会治理愈发精细。高标推进创城工作,实施“九大攻坚”行动,投入8200余万元实施410个创城为民惠民重难点项目,在2023年首都文明办月度实地测评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投入5300余万元实施44项“每月一题”民生实事项目,设立1800万元接诉即办应急保障资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月度万人诉求比由2022年的317.35/万人降至220.08/万人。创建垃圾分类市级示范小区55个、达标小区36个,垃圾分类综合考核年度排名生态涵养区第二。完成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全部9项重点任务,组织镇街、社区、业主对全区46家物业服务企业、116个规范化物业管理项目进行打分,前三季度物业服务满意度79.14%,同比提升7.04%。完成11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全区34个公园已全部达到“无界公园”标准。完成38条市政道路执法移交。开放惠康地块1200余个车位,新增26个错时共享停车场、1355个错时共享车位。施划372个非机动停车点位,投放3000辆共享单车。安排专项资金5015万元,用于农村公交客运补贴。打造6个市级基层议事协商示范点,创建首批5个“幸福社区”。圆满完成市级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验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

(六)坚持赋能增效,地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重点经济工作成效明显。出台财源建设工作评估办法,评估指标纳入区委综合考评体系。开展“招商队伍走出去、重点企业请进来”行动计划,新设企业同比增长27.04%,有税户增长9.23%。高精尖财源累计实现地方级收入6.4亿元,增长24.77%。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0家,培育总量达到175家;新增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累计达到129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累计达到7家。两区建设新增入库项目448个,完成全年进度345%排名全市第项目落地353个,落地率75%居全市第二。以“两区+两企”模式联合举办第二届京西地区发展论坛,发布京西智谷产业服务生态规划。持续助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与意大利曼托瓦省签署友好交流城市备忘录,举办外国媒体记者沉浸式体验门头沟活动。纳入国家资源型地区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政策范围,将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接续替代产业平台等领域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高质量完成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筹备及清查工作。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建立营商环境“动态问题清单”,发布营商环境“1+4”三年行动方案。成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围绕主导产业建立“母基金+三大主导方向子基金”的“1+3”引导基金体系。出台知识产权发展促进与品牌提升行动方案,建设2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处置资金池,前三季度质押总额8.0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5.73倍,融资额排名全市第三。推进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拓展“双承诺”执法融合新场景创新试点工作,“七小门店”、商业综合体和旅游景区等综合监管试点初见成效。完成餐饮、美容美发等4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在全市率先设置惠企政策集中咨询办理窗口,设立首个园区政务服务站,完成全市首例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启动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重组6家直接出资企业,建成国有资产在线监管系统并投入使用。

城市运行保持平稳有序。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隐患排查整治限额以下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覆盖率100%位列全市首位3125栋经营性自建房完成全面整治,62603栋其他自建房排查率100%加快推进非居民用户液化石油气替代工作,门城地区实现动态清零,山区具备替代条件的已全部完成军庄消防站顺利开工,惠康五区、六区消防设施维修改造基本完成,城市消防火灾同比下降22.7%。稳步推进军庄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建设,森林防火期实现无森林火灾目标。健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制定《防范暴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入冬以来强降雪寒潮天气。开展废弃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清理整治行动清理整治率达100%深化“雪亮工程”和“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全区110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4%46%。创建“红色暖心室”矛盾多元排查调处中心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

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增强。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开展政府系统主题教育。在全市率先出台年度法治督察工作方案,建立专家法律顾问团,落实领导干部述法制度,探索推进镇街间“法治帮扶”工作,“府检联动”项目品牌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单项评选。大台街道孟二梅获评2023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最美公务员”。坚持过“紧日子”,全面加强成本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及非刚性支出需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效能,开展审计项目25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效率大幅提升。自觉接受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5件、政协提案144件,办复率100%。坚定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开展工作。全力支持区纪委区监委开展专项整治。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民族宗教、人民武装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极其艰难、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未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全区上下勠力同心、向难求成,顶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压力,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生动展现老区干部群众“听党指挥、人民至上”的政治品质、“团结一心、实干担当”的拼搏精神、“不怕牺牲、敢打胜仗”的英勇斗志、“风雨同舟、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保持住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的良好局面特别是灾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区考察视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区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总体来看,2023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有力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砥砺攻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给予我区抢险救灾重建极大帮助的各级各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兄弟区、中央市属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门头沟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在这里,特别向牺牲在防汛抢险救灾一线的刘捷、魏承浩、熊丽三位烈士致以深切的怀念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短板一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完善,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还有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地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生态环境质量仍待改善。减污降碳成果仍需巩固,守山护林保水成果仍需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生态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发展效益三是产业培育仍需加大力度。产业体量、规模及生态的完整性仍需提升完善,与全市重点行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三大产业”发展仍处于打基础阶段,文旅产业及“三地”品牌培育受灾情影响较大,对富民增收的支撑力不足。四是民生工作仍需持续加力。接诉即办工作水平有待提升,群众“急难愁盼”仍需下力气破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低,地区安全发展形势与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还有差距。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政府系统部分党员干部能力水平与地区发展需求仍有差距,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仍需层层压实。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以实际行动切实推动矛盾化解和问题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

二、2024年工作任务

2024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非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综合当前形势,我们正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区视察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不仅是对我们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的最强激励和最大支持,更为我们站在更高起点、更高站位上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市政府赋予我区“首都发展重要门户”的新定位以及“高水平建设首都西大门”的目标,为我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的目标任务,为我们吹响了进军号角、规划了工作路径。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和不畏艰难的坚强斗志,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恢复重建的工作成效,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坚定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承担起“首都发展重要门户”的使命职责,锚定一个目标、抓牢两条主线、坚持三区战略、推进四大行动、实施五大基础工程”,奋力打造“五个门头沟”,形成“GDPGEP同部署、双增长,生态投入和生态富民同发力、两保障”的工作格局,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在京西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空气质量指标排名力争保持全市前列,碳排放强度力争保持生态涵养区最优,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坚持大建大治,高标准抓好灾后恢复重建

全面提高城乡安全韧性水平坚持系统观念,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制定中长期防洪及水务领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紧盯永定河流域安全,建好用好水库等控制性工程,大幅度提高水利设施、防汛设施水平。推进陈家庄水库前期论证,做好永定河山峡段修复治理配套保障,实施“六库一闸”数字孪生工程,打造永定河流域乃至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防治示范区。抓紧修复水毁设施,确保汛前各类防洪工程基本恢复现状防洪标准。加快推进斋堂山区安全发展中心建设,提升镇区综合服务水平和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完善山区道路、房屋等建筑物防洪标准,村庄防洪工程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安全应急小屋应用示范,在各沟域至少打造一个综合型应急避难场所。推动城区易淹易涝积水点位综合治理和排水防洪系统完善提升,推进门头沟新城环山建设区截洪沟、排洪沟建设,科学谋划黑河沟、中门寺沟滞洪缓洪措施,推动西河叉蓄滞洪区建设。加强学校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建设,努力打造校园平急两用“安全岛”。推进建设永定河官厅山峡雨水情监测预报现代化试点基层综合减灾示范试点保险业服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示范区

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加快推进应急预警、指挥、预案、避险、救援、保障、储备、宣教“八个一”建设。制定镇街应急能力规范化建设指导方案,提升基层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区应急救灾指挥体系,推动京西哨兵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平台(一期)项目落地,打造应急指挥监测预警调度平台。开展分镇街精细化暴雨预报预警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预警识别,构建4+”防汛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持续做好地灾隐患点排查,实施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完成险村认定,完善险村防汛应急预案、物资储备等工作。构建“每站一专”救援队伍,强化山岳、地震、水域和有限空间4支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安全教育常态化,提升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

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推进重建安居实现汛前原地重建、同村异地新建住房全部建成保障配套小市政主要设施山区受损公路恢复重建汛前全部完工。推进旅游镇村、景区受灾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实施13项灾后抢险修缮工程对受灾作物给予物化补助及技术服务指导。加快林果业恢复建设,对养蜂户和果农给予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资金支持,把资金用到刀刃上。持续推进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同步优化镇域国土空间规划。平原区结对帮扶机制谋划实施一批2024年续建或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督查督办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二)聚焦山水融合,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持续抓好生态环境改善。研究构建生态立区发展战略支撑体系,持续开展GEP关键指标动态监测,以多维度指标评价建设成效,以全方位项目带动品质提升,以多元化资金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生态资产提质增值推动GEPGDP转化。稳步实施中国山水工程,打造系列亮点旗舰项目,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废弃矿山及裸露岩壁修复治理,实施山区困难地造林3200亩、平原生态林1万亩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启动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申报推动百花山智慧栖息地项目落地持续推进百泉复涌”“六水联通工程探索百泉复涌GEP核算,积极推动世界水文化遗产申报。继续开展永定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推动滨水生态系统监测与修复提升。

持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地见效。推进压缩空气储能等新能源项目,打造京西绿色能源中心。持续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建设,推动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试点。深度融合数智园区、低碳园区等理念,构建满足全生命周期发展的高精尖产业项目。在精细管控和科技赋能上持续发力,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共治。积极申报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进中国天然氧吧三年行动,打造特色氧吧经济圈。持续办好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打造服务新时代首都绿色发展重要窗口。

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构建以生态提质为基础、生态富民为导向、价值实现为抓手的生态领域改革创新案例集。进一步完善“碳汇”增汇、开发、交易和应用机制,有序开展碳汇增汇工作,开展国有林场碳汇权益开发,推动碳汇权益交易,在重点用能企业和重大赛事活动中推动碳汇应用。以VEP试点为抓手推动产业生态化探索,全力推动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VEP核算模型,不断提升核算公允性。因地制宜研究区域生态特色品牌,围绕我区独有的京白梨、京西白蜜等品牌产品,挖掘、包装并提升产品排他的营养属性、生态属性和品牌属性等,打造具有生态特定标识的产品产业名片。做好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筹备工作,打造以月季为核心的花园城市示范样板推动月季全产业链、创新链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产业富民

(三)促进文旅融合,加快构建大京西旅游生态圈

强化“三地”品牌建设。打造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重点发展自行车、徒步、路跑、定向越野项目,打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山地户外赛事;积极培育多元化山地运动市场主体,引进和筹办一流赛事,继续做大做强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推进百花山4A级、潭戒5A级景区创建,实施京西古道项目一期、二期工程,打造南石洋综合性旅游景区,深化“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项目谋划储备。打造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与涿鹿、怀来深化“大京西旅游生态圈”建设;以王平矿文化旅游度假酒店、斋堂文旅综合体、潭戒旅游集散中心为牵引,构建3大枢纽、6大片区、10条沟域、30个景村融合、100个“门头沟小院”的文旅产业空间布局。

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用好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金名片,制定行动计划和文旅资源项目库。建立文旅企业招商机制,成立文旅产业发展风险资金池、文旅农体产业复兴基金,大力引进优质文旅企业。落实好文旅产业灾后重建若干措施,实施文旅新业态奖补措施,推动业态高品质发展。探索“小院+六个平台”建设,推动“小院+场景”创新,持续深化“小院有戏”等6个子品牌,促进“门头沟小院”12个片区集群化发展。举办数字文旅嘉年华电竞大赛、京西山水嘉年华系列活动,实施“永定河大地艺术节”项目。推进108109旅游交通服务站维修工程,建设改造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提升地区旅游吸引力和舒适度

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大区和红色文化大区优势,做好独特文化资源发展提升。加强金隅琉璃文创园建设,与高校合作沉浸式复原琉璃文化。推动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高标打造“门头沟非遗小院、非遗工坊、非遗工作室”,开展“京西非遗大比武”建立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实施东胡林遗址、“潭戒”文物区、沿河城长城、“辽白瓷”保护行动,建设西山永定河博物馆。做好“京西物语”品牌建设,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实施“上岸IP”第期工程,持续打响“上岸”文化品牌

(四)深化科创融合,全力打造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聚力擦亮“京西智谷”新名片。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公共算力紧张GPU芯片严重依赖进口等“卡脖子”环节,依托国产自主可控算力基座,持续强化我区人工智能产业优势特色。继续推动“政府部门+平台公司”运营新范式,促进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效能提升稳步推进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一期工程建设,打造特色高品质园区,形成“大算力+大模型+产学研创新孵化”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持续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计划2024年建设运营1000P2026年建设运营3000P力争建设北方智能算力枢纽中心。完善算法交易服务和技术支持,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合作挂牌成立“门头沟区数据资产服务中心”,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强化数据交易安全性建设。加大示范性场景开放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完备创新要素,打造主导产业领域孵化器、共性技术平台。开展门怀、门涿对口协作,面向数据构建京冀协同产业发展模式积极与行业协会和高校合作,深化打造全国通用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持续营造浓厚产业氛围,筹办第二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潭柘论坛等特色品牌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数字文化高地。“央视界”落地战略机遇和超高清视频发展新风口,依托央视“三开放一落地”独特优势,聚力打造首都西部数字视听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央视界”项目建设。加强与央视总台对接联合华为、央视网共建视频内容安全大模型,打造数字视听大模型赋能中心建设新一代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球总部,发展“数字人产业基地”,打造央视“第二制作中心”持续扩大超高清视听产业影响力,打造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IP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联合央视网等专业团队,共同打造数字视听、数字人等专业培训课程,加强数字视听方向人才队伍建设。

高水平打造国际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高地。充分挖掘整合阜外医院、精雕集团、百洋医药集团等优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医疗设备和生物医学材料制造能力,深化医疗器械“建链、强链、补链”工作。加快设立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班,研究制定专项产业政策推动“四平台一基地”建设依托百洋医药全产业链科研成果转化体系,深度挖掘、孵化优质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华科先锋医用直线加速器、北京瑞迪奥同位素研发中心等项目落地深化与阜外医院合作,继续支持阜外医院国内首个健康方式医学中心建设。加快设立健康产业科创孵化基金赋能科研成果转化,放大产业集群效应

(五)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建设美丽乡村和精品城市

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推进剩余街区控规编制和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审。完成“两寺一峰”地区整体提升设计方案。编制全区乡村公路规划方案,进一步完善乡村公路网规划建设。力争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6月底前顺利通车加快构建“三横五纵”公路主干网结构,扎实推进公路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全面提升项目实现108国道三期、吕北路等新建工程开工。加快推进未移交道路治理,打通断头路推进市郊铁路京门线建设和门大线前期规划。深入探索S1北支线规划方案研究。以城乡供排水系统重建为基础,全力推动门城水厂建设投运,实现城区供水双保障;实施清水、大台、军庄等地区供水管网优化提升工程,提升山区供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力争辛称、岢罗坨输变电工程开工推动门头沟园老旧厂房、老旧楼宇等低效产业空间盘活改造。

深入开展诗画乡村建设。实施新一轮“百千工程”,结合整村异地安置村庄建设、景村融合、农房质量提升试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重点工作,启动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以上“诗画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京西特色版。深入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以琉璃渠村、苇子水村为示范探索,打响“京西古村”特色品牌。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形成“以景带村、以村实景、景村互动”的发展模式,打造景村融合示范村。探索实施传统村落农房风貌引导政策,激励引导村民主动落实村庄保护发展规划要求。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展示京西乡土风情。完成“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1.79万户煤改清洁能源”总目标。用好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招牌,打造休闲农业公共品牌体系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打造食材本土化餐饮和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发挥北京农村妇女创新创业项目作用,引导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就业增收。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组优化受灾村集体主导产业,全力预防“返薄”,促进共同富裕。

加快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围绕“七有”“五性”、聚焦“一老一小”,实施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快批快办,依托3000“身边事基金”,切实解决一批困扰居民日常生活的合理“身边事”。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策清单、措施清单、服务清单。全力争创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打造“一刻钟基本养老服务圈”,推进东辛房街道老年友好型街区试点建设。建设11家养老服务驿站、300个居家养老床位试点、15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为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供给,新建18家老年餐桌,按照一村一策、一居一品原则,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的养老助餐服务网络。加强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现13个镇街全覆盖。落实普惠托育政策,新增托位600个。实施学生健康管理行动,全方位掌握和干预学生健康状况。加快景山学校京西实验学校、育园小学建设及黑山小学异地重建,实现东辛房小学重建项目开工。推动区医院、中医院三级医院,加快龙泉医院迁建。提质增效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动医保基本公共服务下沉基层,构建“三医+”联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力推动大峪化工厂、新城14街区、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确保14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顺利完工重点攻坚落坡岭危旧楼改建。持续推进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创建。完善分层分类“大救助”体系。实施“就业强链计划”,促进城乡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推进天山陵园扩容一期等项目。深度培育檀谷商圈,推动华远坊开业,实现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质。创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体育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实现区体育馆恢复功能。

持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全力迎接中央文明办测评,力争全国文明城区总桂冠落实“每月一题”民生实事项目,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向“共商共治、不诉自办”转变。加快“门境”系统二期建设。扎实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达标小区创建工作,推动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持续实施“幸福社区”发展计划,深化社区议事协商,实现党建引领和居民参与的全过程。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办证难”工作。加强电动三四轮车规范管理。深化中关村门头沟园绿色交通示范区建设。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新一轮创建工作。

(六)做好统筹协调,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保障

不断汇聚发展新动能。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落地,打造更专产业营商环境更优公共营商环境依托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打造“十亿级政府引导、百亿级企业价值、千亿级产业集聚”的京西产业新高地。继续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中心(站点)示范建设,持续巩固“双承诺”、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成果,强化知识产权对区域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支撑。优化财源建设工作机制,上线财源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动态监测企业纳税及经营情况。持续开展场景、资源、管理赋能行动,“以点带链”招引关联配套企业。保障经营性土地精准入市。继续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精心组织开展我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持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动政府系统“四下基层”。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拓宽政府系统干部视野,借助外部资源提升地区发展水平。强化廉政风险防范,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抓手,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加快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民主协商。继续坚持“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强化恢复重建等重点领域保障。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强化预算执行、经济责任、重点领域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监督。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门头沟”。创建北京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重点地区,完善城市安全的源头治理、风险防控、应急救援等工作。强化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狠抓灾后重建工程生产安全,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防大汛准备,全力保障汛期安全。建设森林防灭火指挥平台,推动镇街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建设,加快各类防火设施恢复重建。紧盯梨园等重点区域,强化城市消防安全治理,持续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和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区、镇街两级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持续建设法治公安、智慧公安,推动平安门头沟建设提质增效。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我们深感任务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满怀信心、鼓足干劲,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攻坚战,建设安全宜居美好家园,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为强劲的门头沟力量


门头沟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